首頁>要聞 要聞

孫壽齡:20載刀筆不輟“復活”西夏文化

2015年01月16日 12:11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原標題:孫壽齡:20載刀筆不輟“復活”西夏文化

 

  新華社蘭州1月16日電(記者王艷明、程楠)“西夏文化是我國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夏時期就誕生了泥活字印刷術。”頭發花白的孫壽齡擦拭著刻有西夏文的泥活字印版說。盡管已74歲高齡,但孫老還經常熬夜工作。

  冬日的西北干燥寒冷,時光回溯到900多年前,同樣是寒冷的季節,西夏景宗李元昊命大臣創制了復雜的西夏文字。西夏覆滅后,西夏文化也隨之消失在歷史的塵埃里。

  上世紀80年代未,文物工作者在清理甘肅武威亥母洞寺遺址時,發現了西夏文《維摩詰所說經》等一批西夏文物。時任武威市博物館副館長的孫壽齡對西夏文十分關注,經研究發現,《維摩詰所說經》具有“行距不直、筆畫變形、著墨不均、偶有斷筆”等活字印品獨有的特征。

  當時,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只在《夢溪筆談》中有文字記載,而沒任何文物可佐證。那時國際學術界對我國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提出質疑。

  根據孫壽齡的重要研究發現,1998年,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持召開了“西夏文維摩詰所說經印本鑒定會”,專家一致認為,該印本是中國12世紀早期的活字版文獻,至于到底是否為泥活字印本,尚待進一步研究確證。

  為證明自己的觀點,孫壽齡決定親手復制泥活字。根據《夢溪筆談》的記載,運用其中記錄的方法,反復摸索實驗,3年后,他終于成功燒制出泥活字,并復原了有6400多字的泥活字印本《維摩詰所說經》下卷。

  “我用反證法證明了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是完全真實的。”孫壽齡堅定地說。

  隨后,孫壽齡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文物專家和西夏文化研究專家的高度評價。我國知名西夏研究學者、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史金波稱他是“近代西夏文泥活字第一人”。孫壽齡的《泥活字的制作方法》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并被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為了進一步挖掘西夏文化的奧秘,孫壽齡終日潛心鉆研,幾十年如一日,擔起歷史文物研究者的責任。

  “目前在國內外,有木版畫、銅版畫、鉛版畫,卻一直沒有泥活版畫。關于泥活版畫,史書上也沒有任何記載,如果能夠制作出泥活版畫,是對泥活字印刷術的進一步詮釋。”孫壽齡說。

  為制作泥活版畫,孫壽齡又摸索了很多年,直到2013年才正式著手。“泥活版畫不同于制作文字,工藝比較復雜,先要用發酵了一年以上的泥制版進行雕刻,通過烘干、加溫和燒制才能做成。”孫壽齡說。

  經過不斷努力,截至目前,孫壽齡制作了40多幅泥活版畫,包括宋、明、清及近代的一些人物簡筆畫。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活字印刷和泥活版畫,孫壽齡還創新性地把字和畫結合起來,印制了一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除了“泥的東西”,近些年來,興趣廣泛的孫壽齡還開始研究“瓷的東西”,“復活”了西夏瓷器獨特的“剔刻釉”制作工藝,成功燒制出了包括釀酒器具、生活用品、文化用具、軍事用品等100多件風格獨特的西夏瓷器。“武威古城瓷窯遺址屬西夏官窯之一,出土的西夏瓷器,其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國內罕見。”孫壽齡說。

  研究西夏文明必須先了解西夏文字,但西夏文是仿漢字創制,總共流傳下來的有6000余字,其結構行體方整,但筆畫繁冗,單字較少,書體有楷、行、草、篆四種,目前國內能識讀者并不多,會書寫的更是寥寥。

  “我已經70多歲了,下一步,打算出一本西夏文-漢字的草書字典,進一步豐富西夏文字的研究,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民族的多彩文明。”談起復興文化,年逾古稀的孫壽齡仍激情飽滿。(此稿配有圖片)(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孫壽齡 刀筆 西夏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一点不卡高清 | 亚洲午夜免费在线 | 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乱码在线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网站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