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共享單車車筐成“兒童座椅” 家長疏忽或將孩子置危險邊緣
繼車輛遭損毀、押金質疑等風波后,共享單車最近又上了頭條——父母在騎行單車時將孩子放在車筐里,此類現象在現實中屢屢出現,相關照片在網上不斷引發熱議。好玩、粗心,這些詞似乎難以解釋這些家長的舉動。此類行為給兒童帶來哪些風險?這些舉動折射了家長哪些心理?就此,《法制日報》記者展開了深入調查。
接近1.2米的身高,4歲的圓圓坐在一輛共享單車的車筐里明顯有些緊促,身高的原因讓圓圓有些掌握不好平衡。面對圓圓的不情愿,媽媽張薇給出的建議是扶住車把。
然而,要想完成這樣的建議,就意味著在騎行的20分鐘里,圓圓的身體必須后傾,胳膊向后彎曲40度左右才能扶住車把。對于這樣的姿勢,圓圓給出的評價是,“太難受了,太累了”。
在這個4歲孩子的眼里,這樣坐著雖然很累,但是也挺好玩。然而,作為成年人的父母,似乎將更重要的事情拋之腦后——孩子的安全。
張薇給出的解釋是,“不得已而為之”。不過,在孩子的安全面前,張薇的解釋似乎過于蒼白。
不安全的車筐
張薇為何要說“不得已而為之”?
深夜坐火車回京的一家三口,由于在火車站外打不到出租車,于是決定騎行共享單車回家。“當時想,火車站離家很近,隨身帶的行李又不多,孩子也已經很疲乏了,所以就‘冒險’一試。”對于自己的理由,張薇特別強調了一點,“深夜,路上車很少”。
對于這一被張薇重復了至少3遍的理由,記者反問,“萬一呢”?
這三個字,張薇無法解釋也似乎無力解釋。
然而,存在這種僥幸心理的家長并不止張薇一人。
在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西路附近,記者就目睹了“驚險”一幕:
1名男子帶著1名小學生模樣的男童騎行共享單車。行駛過程中,自行車不斷顛簸,坐在車筐里的男童耷拉的兩條腿幾乎快要卷進車輪,看得人心驚肉跳。
“從力學的角度看,車筐連著前輪上方的轉向軸,放個孩子后重力增加,非常不利于方向的控制和平衡的掌握,容易出現歪跌;同時,車筐深度有限,又無扶手,孩子很容易摔出來。加上車流復雜,很容易釀成大禍。”作為自行車資深玩家,童晨這樣分析。
“共享單車都沒有后座和橫梁,只能讓孩子坐車筐里,好多家長都這樣帶孩子。”張薇告訴記者,很多朋友都是這樣帶孩子的。
記者找到幾款帶有車筐的共享單車,發現車輛配備的車筐為長40厘米、寬和深約20厘米的鐵籃子,每個車筐會用2至4個螺絲固定住。記者隨機檢查了一些車筐,發現少數已有松動跡象。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共享單車 車筐 家長 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