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研學旅行如何走進“春天里”
評價導向:影響教育觀
“現在孩子們的時間都這么緊張,研學旅行少則三五天,多則一周、10天,由于學校對老師們的評價也還是以成績為主,再加上老師們也面臨上級部門的各種任務,所以,這種活動除非是在假期,一般都盡量減少活動時間。”提及對于研學旅行的價值和意義,更有一線教師表示他們實屬“心有余而力不足”。
研學旅行之所以落不到實處,和學校的評價機制不無關系。長期以來,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導致了重分數輕素質、重知識傳授、輕全面育人、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等突出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給老師們對研學旅行的開展鋪墊了不利的思想認識。
據此,劉長銘委員倡導教育行政部門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扭轉單一指標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錯誤傾向,加強對學校的全面督導,鼓勵學校大膽探索,并及時推廣成功經驗。
另外,劉長銘委員還建議學校整合社會資源,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具有地方特點的教育活動,努力挖掘各地區的歷史、政治、文化、自然、社會教育資源,最好建設一批適合學生活動的實踐基地或營地,為學校開展研學旅行提供便利條件。
□政策鏈接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明確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積極開展研學旅行”,并明確教育部負責“加強對研學旅行的管理”;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再次提出要“支持研學旅行發展”;2016年11月,教育部聯合11個部門出臺《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各地將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正式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2017年1月,《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亦將實踐教學作為深化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
編輯:梁霄
關鍵詞:研學 旅行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