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科學健走:不同的人 不同的走
運動是生命的源泉,“健走”因為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又不受場地限制,深受公眾喜愛。為使廣大公眾走得更科學,發揮最大的健康效益又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基于科學證據和“萬步有約職業人群健走激勵大獎賽”的經驗,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群眾體育研究中心等七家專業機構,日前在云南騰沖市發布聯合宣言,倡導公眾科學“健走”。
缺乏身體活動是造成人類死亡的第四位危險因素,“健走”不受年齡、性別、體力等方面的限制,是一種簡便易行、適合不同人群的有氧身體活動。健走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骨質疏松等諸多慢病有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專家們在呼吁城市管理部門為公眾設立更多便于行走的區域、開放更多便于健走的公園、拆除市區免費公園圍墻的同時,提醒公眾健走需根據不同的身體狀況進行注意。
普通人群,科學健走七項注意
一、 健走不是散步,運動強度很重要
健走是介于散步和競走之間的一種中等強度的運動方式,當達到微微氣喘、心跳加快,但還能說話交流的狀態時,能量消耗將明顯增加。建議每次健走30分鐘以上(30分鐘到1小時),或者每次至少10分鐘,每日累計30分鐘以上。
二、 運動要適量,日行萬步為宜,長期超量有風險
僅以步行作為運動方式的普通成年人,建議每日步行總量8000~13000步,其中健走5000~8000步,日常生活約3000~5000步。過度健走可能造成腿部關節的慢性勞損,應避免大運動量的進行單一方式的鍛煉。可結合健走進行力量、柔韌等練習,使身體得到全方位鍛煉,既是健走的有益補充,也能一定程度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慢性病或肥胖癥患者須得到醫生或專業健身教練的指導。
三、 堅持是關鍵,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
可靈活安排健走場地,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堅持完成每日健走任務,累積運動帶來的健康效益。
四、 重視運動前后的熱身與放松
健走前要進行5~10分鐘左右熱身,活動關節、牽伸肌肉、預熱身體,避免損傷。健走結束,進行5~10分鐘左右整理活動,促進恢復和減緩肌肉酸痛。
五、 挑選合適的鞋和服裝,積極應對極端天氣
選擇軟硬適中的運動鞋,舒適速干的衣物,注意運動后保暖。應當避免在嚴寒與高熱的條件下進行長時間的健走運動。霧霾天氣需要做好個人防護或在室內進行。
六、 健走期間,注意吃動平衡
人體能量代謝的最佳狀態是達到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的平衡,體重變化是判斷一段時間內能量平衡與否的最簡便易行的指標。健走運動會刺激食欲,運動后應注意控制能量攝入,特別是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健走時應每15~20分鐘飲水150~200毫升;如持續健走時間超過1小時或出汗較多,運動中和運動后可適量飲用運動飲料。
七、 結伴而行,體會運動帶來的歡樂
找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兒”一起健走,心情更加愉悅;互相鼓勵,使健走更可持續;搭伴而行,如有突發狀況也可有所照應。
特殊人群,健走遵醫囑,做防護,搭伴行
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肥胖人群、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健走應根據自身狀況,遵照醫囑制定運動計劃,外出鍛煉應做充足的準備和防護措施,并搭伴而行、避免在人流稀少的區域獨自健走,以便及時應對突發狀況。
一、 糖尿病患者,加強保護,貴在堅持
在三餐后半小時均進行20~40分鐘的適量運動,有助于血糖的控制。清晨起床后空腹狀態下進行體育鍛煉不可取,容易發生低血糖和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應重視運動前的血糖情況,可適當進食或攜帶糖塊,以免發生低血糖。隨身佩帶糖尿病人信息卡和急救卡,以便出現意外時他人給予救治。
因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外周神經病變,對傷痛不敏感,因此不要赤足行走。健走前、健走中和健走后不建議飲用含糖飲料或運動飲料,否則易導致血糖過高。健走后,要仔細檢查雙足,尤其是趾間、足底、足跟處,有無受壓、紅腫、血泡、水皰甚至腫脹等情況,一旦發現問題須及時就診。應控制運動量,過量健走易發生關節水腫等癥狀,運動受限,將大大增加血糖控制難度。
二、 骨關節疾病患者,活動有益,注意禁忌
適度活動可緩解關節不適,有助于保持和改善關節功能和結構,改善生活質量。關節的軟骨組織沒有血液供應,其新陳代謝依賴于關節活動從而促進關節液的流動和物質交換,因此提倡和鼓勵骨關節病人適量運動。
骨關節疾病患者身體活動應咨詢專業醫生,根據個人情況合理制定運動計劃。健走時應注意膝蓋與腳踝的保護、注意運動的強度與時間,根據情況使用健走杖等輔助工具。出現持續疲勞、無力感異常加重、關節活動范圍降低、腫脹加重,運動后一小時疼痛不消失等癥狀,應暫停健走或運動計劃。
關節病變處于重癥發作期,應減少或避免骨關節的活動,減輕負荷。禁忌劇烈運動,禁忌穩定性差的關節進行大量重復性活動和過度伸展,禁忌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早晨運動。
三、 肥胖人群,量力而行,防止關節損傷
肥胖人群的健走強度不宜過高,建議采用中低強度,也可間歇變換短暫的中高強度,加速脂肪的消耗。健走時應適當增加擺臂幅度和頻率,可采用“中軸扭轉”的方式,增加腰腹的鍛煉。健走運動會增加食欲,肥胖人群應注意合理控制飲食,防止體重增加或反彈。
嚴重肥胖的人群會對膝關節造成壓力,建議手持健走杖進行健走、適度適量,以保護膝關節。
四、 高血壓人群,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高血壓人群應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逐步增加健走強度和運動量,以達到最佳的降壓效果。
健走前要做輕度熱身運動,如伸展、下蹲運動。健走中要時刻注意身體情況,如果感到胸痛、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停止運動,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在熱身、健走的過程中,盡量避免頭部低于腰部、憋氣或用力等情況。
健走結束時要緩慢停止。若健走后出現頭暈、胸悶、氣短、食欲下降、次日疲乏等癥狀,說明運動量可能過大了,應調整強度。若減少運動量后,仍出現不適癥狀,應停止運動,必要時可去醫院查診。
若身體條件允許,可以在每天健走中適當增加小強度的力量練習和柔韌性練習。
五、 冠心病患者,適當運動,嚴遵醫囑
適當的運動,可改善冠狀動脈供血和心臟功能,降低心肌缺血發生風險。但過量運動會增加心臟負荷,導致發生心肌缺血并表現為心絞痛,冠心病患者運動量應以不誘發心絞痛發作為基本原則。建議嚴格遵照醫囑,并加強防護。
文/李軍
編輯:趙彥
關鍵詞:科學健走 注意事項 日行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