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高齡重癥患者拒絕做手術 醫生冒風險堅持救治成功
突發意外:高齡老人滑倒摔骨折
家住修水縣東港鄉桂坳村的徐奶奶今年已經有91歲高齡,并且身體條件不容樂觀。3月29日,徐奶奶自己在家活動不小心滑倒在地。摔跤后,老人還試圖自個兒用點勁爬起來,可感覺左邊的腿總是不舒服。摔倒在地的徐奶奶被家人發現后,趕緊送到醫院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老人這是髖部骨折了!但是,如果為這么高齡的老人手術,風險是很大的,家人心里沒底,到底做不做手術呢?家人的意見出現了分歧。
家人糾結:風險太大,手術做不做
“如果做的話,萬一出現意外,老人可能躺在手術臺上就下不來了。如果不做從此就要長期臥床。”徐奶奶的孩子們咨詢了多家醫院的骨科專家,最終做出了決定。
看著日漸痛苦的母親,4月2日,徐奶奶的家屬陪伴她來到修水縣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就診,同樣的問題也擺在骨科專家的面前:是手術還是保守治療?該院骨科主任醫師黃國忠介紹說,對于普通的患者來說,髖部骨折手術不算是個大手術,但對于這樣一位年過百歲的老人,要在全麻的狀態下手術,術中、術后的諸多風險不得不考慮,這個年齡的老人身體各種機能都比較差,這個時候動刀,無論是對老人還是對醫生都無疑是“走鋼絲”,手術麻醉的過程中,一旦老人的血壓有問題,就可能真的下不了手術臺。
醫生猶豫:難關重重,到底能不能做
進一步的術前檢查顯示,發現徐奶奶肺炎等一系列并發癥出現,于是術前的大內科、骨科、麻醉科等科室的專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修水縣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黃國忠告訴記者,如果要手術,徐奶奶的這個手術要在全麻的情況下進行,手術難度和風險要高出至少三分之一。而且手術結束后拔管困難,必須進重癥監護室……一道道難題擺在專家們的面前。“兩次都接進手術室準備手術,但進去后血氧只有70至80之間,血壓達到180/110以上,風險太大,后麻醉醫生與家屬溝通建議放棄手術。”黃國忠說道。
做一場手術卻要承擔如此巨大的風險究竟值不值得?一旦出現意外,如何面對患者家屬?家屬們能理解嗎?一串串的問號讓骨科的醫護人員陷入了深思。
“經過慎重考慮,大家還是決定拼一拼。”黃國忠作為手術主刀醫生介紹說,如果不動手術,徐奶奶從此就只能臥床,可能出現褥瘡、肺部感染等并發癥,這類患者的臨床統計死亡率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這么大年齡的患者,死亡率會大大增加。盡管對醫生來說,要冒極大的風險,但手術如果能成功的話,徐奶奶可以較早進行關節功能鍛煉,有利于盡早康復,無疑將大大改變老人的生活質量。最后,老人的家屬達成一致意見,決定實施這次手術。
冒險手術:完成手術終獲成功
在家屬和醫生一致建議下,老人被推進了手術室。手術室里,黃國忠主任醫師和其他醫護人員與一起向新的冒險發起挑戰。“手術很成功,整個手術過程用時不到一個小時,而且出血量少于100毫升。”黃國忠主任告訴記者,為了保險起見,老人術后被及時送進ICU,后來轉入骨科普通病房,不到一個星期就能下地進行功能恢復鍛煉了。
“多虧了醫生,否則我后半輩子可能都走不了路了。”徐奶奶說道,由于老人身體其他功能確實有些弱,為了更好地康復,將會轉去其他科室進行更加細節的治療。(記者 吳際宇)
編輯:梁霄
關鍵詞:高齡 重癥 患者 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