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俯瞰區域經濟戰略的絢麗版圖

2017年04月10日 10:03 | 作者:張銳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作為歷史性戰略選擇的一項重大成果,雄安新區的出現必然造就與激發出一方經濟的勃發能量,更將整個中國區域經濟版圖的時代記憶點綴得更加鮮明與飽滿。

u=3198134542,3892072540&fm=11&gp=0

協同與個性并舉

培植與再造出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無疑是區域經濟戰略指向的重心,不過,在側重局部引爆這一聚集目標的同時,新一輪中國區域經濟戰略的維度更加關注與謀求外溢效應,即通過點位經濟動能的擴散,帶動更大范圍經濟的成長以及其他非經濟因素的優化,形成資源要素配置與經濟能量擴張的協同。

作為一條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并串起11個省份的“黃金水道”,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目標就是彰顯長三角地區的輻射引領功能,促進中上游地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作為集濱海經濟、港口經濟、都市經濟與網絡經濟于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讓珠三角從借鑒學習港澳發展服務業的經驗中尋找到新的經濟能量,更要讓港澳大尺度地對接內陸市場,同時帶動江西、湖南、貴州、云南、四川等大腹地的經濟拓展。

作為攜帶著“協同”這一鮮明符號的京津冀發展戰略,本身追求的就是優勢互補與互利共贏,而在此基礎上展露出的雄安新區,不僅將帶動冀中南廣袤地區的發展,而且將有望加速首都經濟圈的形成;更具戰略性意義的是,地處北京之西,與東邊的通州相輝映,勢必撐大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地理空間,從而促進整個京津冀城市布局的空間均衡與優化。

摒棄“一畝三分地”傳統區域經濟思維的同時,立足于地理生態、資源要素以及增量潛能等優勢,中國區域經濟的全新戰略布局非常注重培育與張揚經濟個性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生成的系統化創新機制。東北振興規劃將著力推進老工業基地的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目標是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長江經濟帶串連起上海、武漢等12個海關以及皖江示范區、陽邏經濟開發區、天府新區和兩江新區等次區域板塊,目標是打造出產業轉移與承接的示范基地。粵港澳大灣區依托城市集群、港口云集以及次灣區比鄰等優勢,目標是建成寬口徑的開放高地;京津冀一體化的目標是構建布局合理互促共進的城鎮發展體系,建設首都經濟圈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與綠色農副產品供應基地等,而與此匹配的雄安新區將探索出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城市群地區優化的模式與路徑。至于11個自由貿易區更是各有千秋,將各賦新詞。

綠色與高端并行

完全有別于傳統區域經濟棋局下追求GDP的單一增長以及城市的無邊界擴張,并以高昂的環境成本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路徑,中國新一輪區域經濟戰略所攜帶的綠色基因格外豐厚。東北振興規劃中,不僅提出了年均增長2.5%的森林覆蓋率目標,而且明確了單位GDP能耗降低近20%的約束性指標,同時指出要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按照指導意見,長江經濟帶將統籌江河湖泊豐富多樣的生態要素,最終打造出以長江干支流為經脈、以山水林田湖為有機整體,江湖關系和諧的水清地綠天藍的生態廊道。正在設計中的粵港澳大灣區,不僅面朝蔚藍色的大海,而且秀美的嶺南水鄉、妖嬈的西葡風情、深度的中西交匯獨特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互映襯,粵港澳大灣區最終將被打造成一個宜人宜居的休閑灣區。

對于即將啟動的雄安新區建設,中央不僅首先敲定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基本理念,而且提出了環境優美、藍綠交織、清新明亮與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愿景,同時,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按照起步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以及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的節奏有序推進,從而避免了城市的擴張所引致的外部不經濟。不久的將來,圍繞在白洋淀水系周圍的一座座綠色智慧城市將拔地而起,與首都相互遙望的一片片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將競放光彩。

經濟結構不僅反映著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質量,更是區域經濟是否成熟的標志。因此,我國區域經濟戰略的全新構建完全揚棄了過去那種“攤大餅”的做法,更加注重三次產業結構的優化,新的區域經濟戰略拼圖所反映出的高端產業色彩越來越濃厚。按照指導意見,長江經濟帶上的區域中心城市都將逐步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同時要在總體上將長江經濟帶培育成國際黃金旅游帶。基于重資產的經濟現實,東北振興規劃明確提出了區域高新技術產業年均3.3%的增長速度要求,同時敲定了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47.4%的階段性目標。而在粵港澳大灣區中,三次產業占比業已超過80%,未來隨著新動能的釋放還會繼續增加。再看雄安新區,作為區域七大重點任務,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和培育新動能的明確表述赫然在目。未來的雄安新區,將是高端高新產業聚集、優質教育與醫療等公共服務相配套,旅游與觀光農業相伴生的示范性新區。

以市場為基礎的全盤聯動

建設一個國家級經濟新區需要政府調配相應的財力、物力與人力等資源要素予以支持與扶助,甚至可以說,像深圳經濟特區與浦東新區的生成還多少打上了一些運用行政力量調配資源的印記。但是,在強調政府協調作用的同時,我國區域經濟戰略的全新構建更注重市場機制功能的運用與張揚。構建長江經濟帶的指導意見不僅明確提出,要健全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機制和增強市場主體的創新能力,而且強調,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東北振興規劃提出建立健全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同時高揚起“法治東北、信用東北”的旗幟。

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強調以市場為導向整合要素資源并拆除行政壁壘,同時實現產業、項目等經濟運作的通關一體化;正在構想中的粵港澳大灣區本身就是市場自我演進的結晶,并將通過更豐富的市場化基因力促粵港澳躍上一個新平臺。同樣,對于雄安新區資源的配置機制選擇,高層的基本定調是,通過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更多的市場活力。

作為對外開放的恢弘戰略,“一帶一路”在我國區域經濟戰略中所發揮的聯動作用格外引人注目。這條涵蓋“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三條線路的大動脈,穿行輻射到每一個國家級的區域經濟板塊之中,就如同一條韌性強大的金絲繩串連起了若干顆珍珠,外加11個自由貿易區的映襯與點綴,渾然而成一幅熠熠生輝與爭芳斗艷的經濟盛景。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區域經濟 戰略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字幕乱码无线精品精品 | 中文亚洲无线码欧美 | 欧美成αⅴ人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 午夜福利在线不卡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