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知識換鈔票這事兒 怎么就成了新風口?
資料圖
秦雪璠 文
時間往前推十年,互聯網上滿布免費內容,盜版猖獗,也許當時鮮少有人想到,自己足不出戶,就能把知識變現。
十年后,僅靠十分鐘以內的音頻,穿插一些聲音特效,做財經知識自媒體的吳曉波,在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上的頻道,能賣出每年180元的價格,而它的播放次數超過750萬。
互聯網上吃慣了免費午餐的受眾,現在,正漸漸改變口味。
新風口,個人和平臺紛紛涌入
當內容付費的新入口成型,自媒體大號和平臺爭先恐后擠進來。
2012年,從傳統媒體“出走”的羅振宇,打著“愛智求真”的口號,推出了《羅輯思維》的自媒體,涵蓋了微信公眾訂閱號、知識類脫口秀視頻節目:《羅輯思維》以及知識服務App:得到。
“信息可能會永遠免費,但是知識可能會收費的。”羅振宇說,今年3月他停止了《羅輯思維》視頻欄目,轉戰音頻版內容付費應用“得到”,他說:“你至少需要為‘得到’花過一塊錢,才能看這個專欄。”。
靠著《羅輯思維》各類平臺沉淀的用戶,羅振宇實現了內容收費。
“知識網紅”是像羅振宇這樣的個人IP共同的稱呼,他們依靠分享自己的知識成為了意見領袖。
除了自媒體,聚合了來自各領域“知識網紅”的內容平臺也蠢蠢欲動。
2016年,知識經濟吹來勁風。知乎推出了在線問答“知乎Live”,根據知乎去年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推出的前4個月里,知乎live一共舉辦了557場,每場平均語音長度72分鐘,人均消費52.08塊錢,重復購買率達到了37%。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的一場live,定價499元,200張門票一售而空,當日收益10萬元。
而在網絡電臺領域,去年,喜馬拉雅也上線了付費專區,還打造了知識付費領域的“雙11”——“123知識狂歡節”,這是國內第一個內容消費節,在12月3日當天,喜馬拉雅FM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追平了09年首屆“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最終銷售額,同時喜馬拉雅App躍居App Store暢銷排行榜Top5。
根據艾瑞網《2016年中國網絡新媒體用戶研究報告》中數據顯示,2016年33.8%的新媒體用戶已經產生過對新媒體內容的付費行為,15.6%的用戶有付費的意愿但是還沒有進行付費行為。不愿意為新媒體內容付費的用戶已從兩年前的69.7%降低到去年的50.6%。
編輯:梁霄
關鍵詞:知識 鈔票 新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