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生活垃圾分類不妨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為了讓扔垃圾更簡單,今年北京市開始試行“大小桶”干濕分離模式,小桶專收廚余垃圾,大桶專收其他類垃圾。用北京市城管委固體廢物管理處負責人的話說,在垃圾分類初期,應降低對居民分類意識和分類知識的要求,采取最直觀、最簡便有效的分類方法,盡量減少居民在識別垃圾類別上的困惑。
這種先從前期垃圾投放入手,循序漸進向精細、高效的垃圾處理目標邁進的做法,有其現實意義。眾所周知,為了破解“垃圾圍城”難題,各地積極推廣垃圾分類,然而,盡管倡導多年,但效果普遍不盡如人意。其中,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不強、相關知識掌握不多是很重要的原因。
垃圾處置涉及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四個環節。有業內人士建議,當前情況下,從終端處理環節做起,先把處理方法設定好,再去倒逼前端家庭、社區的分類環節,不失為一項可行之策。目前,受種種因素影響,以填埋、焚燒為主的垃圾處理方式短時間內難以徹底改變,那么,前端的垃圾分類投放就未必要一步到位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進行精細分類,只要先進行干濕分離,即可提高焚燒處置效率。隨著各項條件和技術的逐步成熟,再逐漸對垃圾進行集中機械化分類和資源化處理。
有句話說得好,“欲速則不達”?,F在,許多城市在推進垃圾分類處理方面,初衷挺好,相關舉措也不乏可資圈點之處,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其管理者往往未顧及當地實際情況,目標過高,操之過急,結果反倒是走了彎路,甚至只能在原地踏步。像北京市這樣,因地制宜一步一步地來,扎扎實實做好眼前工作,只要堅持不懈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一定會不斷向好,一點一點接近預期目標。(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慧虹)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垃圾 分類 因地制宜 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