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共享模式打破農民增收“魔咒”
資金共享:農民成為“股東”
陽山縣嶺背鎮崗頭村低保戶陳友志和另外85戶貧困戶各自向農業銀行申請了1萬元財政貼息貸款,然后將86萬元貸款資金投入到當地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陽山縣灝然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
“86萬元資金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緩解了農業企業融資難、流動資金緊缺的問題。”陽山縣灝然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謝雪鋒說,有了這筆資金協助后,公司追加了投資,利用當地閑置的養殖廠房建設了一個年出產16萬只雞的養殖基地。
貧困戶貸款入股,實現“資金共享”,不僅緩解了農業企業的融資難題,也打通了貧困戶的致富之路。“入股之后可以得到分紅,可以在這里打工,還可以在這里接受免費培訓,學習種養技術。”陳友志說。
在陳友志家,滿院子跑的陽山雞、麻雞已經成為陳友志的“搖錢樹”。“種苗、飼料等都是在公司賒的,公司還無償提供技術指導。雞長成后,公司回收時再扣除那些成本。”陳友志說,“以前沒錢養,也怕養,現在自己成了‘股東’,有風險大家一起擔著。”
陽山縣金融辦副主任陳志偉介紹,縣里整合各項扶貧資金,以行政村為單位,安排了10萬元作為小額貸款風險補償金存入當地農業銀行,再由農業銀行放大5倍向有需要的農戶發放貸款。
“探索以財政扶貧資金作為農民股金,參股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就是要讓懂市場、會經營的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陽山縣扶貧辦主任潘志偉說。
利潤共享:農戶也有二次分紅
“去年賣菜給合作社的初次收入有4萬元,年底合作社又搞二次分紅,我又分到近5000元。”廣東省陽山縣江英鎮大橋村貧困戶周什興說。
江英鎮是廣東有名的供港蔬菜基地。周什興家有3.5畝地,但長期以來,他既缺錢購買肥料投資,又無法獨自開拓蔬菜市場。“有一次和幾個農戶一起拼車,把自己種的蔬菜運到廣州賣,結果連運費都沒能賺回來,第二年的種菜成本都掏不出來了。”周什興說。
為了解決周什興們的共同難題,當地種養大戶周路養把當地150多戶農民聯合起來成立了江英鎮益民蔬菜專業合作社,組成一個種植面積8500多畝的大型蔬菜基地。“合作社以保護價收購社員的產品,通過統一的購銷渠道將產品銷售出去,并在年終收益中根據各社員的實際產量進行二次分配。”周路養說。
“‘二次分配’讓農戶不再僅僅是生產者,而是參與蔬菜流通經營,既降低了單個農民的生產經營風險,又讓農民分享到流通環節的利潤。”江英鎮黨委書記楊堅強說。
“二次分配”讓農民嘗到了“共享經濟”的甜頭。“去年下半年合作社收購茄子的保護價是8毛錢一斤,每斤我大概能從中賺3毛錢;后來合作社的這批茄子在東莞最高賣到了每斤一塊五,這個流通環節的大部分利潤在年底又會‘二次分配’給我。”周什興說。
江英鎮益民蔬菜專業合作社如今帶動了周邊2000多戶農戶種植蔬菜2.2萬畝,戶均增收5000多元,使得當地像周什興這樣的149戶貧困戶有望盡快脫貧。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共享 模式 農民 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