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戰理論 統戰理論
著力開發政黨協商的統戰功能
協商民主七大渠道中,政黨協商作為民主黨派參與我國政治過程的專屬渠道,正越來越受到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以及社會各方的重視。但現在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中有一個傾向,似乎大家更多地將政黨協商作為一種決策機制和一個決策環節來看待,因而更多強調的是民主黨派通過政黨協商發揮咨政建言的功能。筆者認為,從國家建設和中共黨建的角度,政黨協商既是一種決策機制,更是一種統戰機制,應高度重視政黨協商統戰功能的發揮問題。
作為一種統戰機制,政黨協商承擔了多重功能:一是決策咨詢功能。民主黨派主要由不同界別的知識精英構成,人才密度高。各民主黨派基于界別分工和對特定政策問題的長期關注,在一些政策領域形成了相對優勢。此外,立場的超脫性也有利于民主黨派擺脫部門利益影響,從更客觀的角度發現一些當事人不易發現的問題,提出獨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正如鄧小平當年所指出的:“共產黨從一個角度看問題,民主黨派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出主意。這樣,反映的問題更多,處理問題會更全面,制定的方針政策會更加恰當,即使發生了問題也比較容易糾正。” 這些特點使政黨協商對執政黨和政府的科學決策,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二是民主監督功能。黨際互相監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政治平衡機制。政黨協商的過程,本身就包含著民主黨派對中國共產黨和政府決策的糾偏防錯功能。三是利益代表功能。各民主黨派具有較廣泛的代表性,他們有各自特定的聯系對象,反映和代表著特定群體的利益。這部分人的利益是社會整體利益的組成部分,通過政黨協商將這部分人的利益訴求反映出來,有利于中國共產黨和政府更全面了解社會利益結構,實現全社會利益的最佳整合。四是認同建構功能。統戰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它的主要任務是爭取人心、團結社會,從根本上說,就是構建認同。政黨協商的過程,就是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就重大問題進行討論、求同存異、達成共識的過程。
從實際情況看,政黨協商的決策咨詢功能受到了較多關注,實踐中也做得較好一些,與之相比,民主監督、利益代表和認同構建等功能的發揮,還有較大開發空間。目前,各級統戰部門和民主黨派組織都在熱議和探索推進民主黨派智庫建設。推進民主黨派智庫建設,提高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專業化水平,毫無疑問是新形勢下提升民主黨派協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徑。民主黨派內有大量專業人才,可以發揮一定的智庫作用。但與專業智庫不同,民主黨派通過參加政黨協商,不僅要發揮決策咨詢作用,而且還要發揮民主監督、利益代表和認同建構作用,并最終要服務于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主要任務,而這是專業智庫無法替代的。
因此,筆者認為,如果說公正與效率是現代公共決策的兩個基本目標,決策民主化和決策科學化則是分別實現這兩個目標的主要途徑。那么,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作為協助中國共產黨團結和聯系更廣泛人民群眾的諍友,其基本的、第一位的職能,應該是通過反映和推動實現人民群眾尤其是其所聯系群眾的利益訴求,并對執政黨和政府的用權行為進行監督,從而促進中國共產黨和政府決策的民主性和公正性;其次才是發揮民主黨派智力密集的人才優勢,在政黨協商中發揮智庫作用,為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科學決策貢獻力量。事實上,民主化和科學化是決策過程中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不能顧此失彼,只有綜合兩者,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
更好發揮政黨協商的統戰功能,尤其是利益代表、民主監督、認同建構功能,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是逐步提升政黨協商的透明度。從民主監督角度看,公開透明是監督的條件,其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監督;從利益代表和認同建構角度看,公開協商過程與結果有助于公眾尤其是各黨派所聯系群眾了解民主黨派的政策主張及這些政策主張是否體現和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和訴求。目前政黨協商的透明度仍然比較低,媒體的報道形式比較單一,傳遞的信息量很少,各民主黨派在協商過程中提出了哪些具體的主張、意見和建議,在報道中很少涉及。應加大對政黨協商的宣傳力度,將政黨協商的過程置于公眾的關注和監督之下,這樣從民主黨派的角度就會去認真考慮如何提高自身的協商能力和建言獻策的質量,從中國共產黨的角度就會去思考如何提高在協商過程中的領導水平。
(作者單位:浙江省社會主義學院)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協商 政黨 民主黨派 統戰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