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天人合一順四時 時令養生助長壽

2017年03月16日 14:21 |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分享到: 

時令養生又稱因時養生,是指按照時令的陰陽變化規律,運用相應的養生手段來調節飲食、起居以及情志等各方面,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時令養生的原則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重點是要生、長;而秋冬養陰,重點是要收、藏。這是建立在陰陽互根規律基礎之上的養生、防病的積極措施。春夏兩季,隨著氣溫上升以及晝長夜短的變化,人體陽氣處于不斷生長、升發的旺盛狀態,應當順勢而為,以調養陽氣為主。秋冬兩季,氣候逐漸變涼,進入晝短夜長的時節,人體陽氣開始收斂、蟄伏,陰精潛藏于體內,應當順勢而收,以保養陰精為主。春夏養陽,可以有效改善秋冬陰寒偏盛的情況,若春夏不能養陽,使身體受到風、涼、生、冷等刺激而傷及體內陽氣,就會導致秋冬多疾患。秋冬養陰亦可防治春夏陽氣偏盛所致的疾病,若秋冬不能養陰,因縱欲過度而傷及了體內陰氣,就會導致春夏多火證。

春捂秋凍 是指開春不要急于脫減衣物,入秋也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春季陽氣初生而未盛,陰氣始減而未衰,此時人體的肌表雖然順應氣候轉暖而開始舒張、疏泄,但抗寒能力相對較差。加之氣溫乍寒乍暖,必須注意保暖御寒,防止感冒。秋天氣候則是由熱轉寒,此時陰氣初生而未盛,陽氣始減而未衰,人體肌表處于疏泄與致密交替之際,陽氣亦開始收藏,因此不宜一下子添衣過多,以免妨礙陽氣的收藏。

慎避虛邪 人體適應氣候變化以保持正常生理活動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在天氣劇變,出現反常氣候的時候,更容易感染風寒、暑濕等外邪而發病。尤其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春分八個節氣,它們是季節氣候變化的轉折點,體弱多病的人往往在交節時刻感到不適,而一些急病重癥往往在節氣前后發病甚至死亡。因此,一定要注意交節變化,重視交節前后的自我調護,避免外邪入侵。節氣前后數日要注意保存體力,不要熬夜,不要過分勞累,尤其不可汗出當風;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樂觀,盡量避免情緒沖動;要注意飲食適度,不吃過寒、過熱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要注意及時增減衣物,謹防外邪侵襲機體;對于年老體弱者可適當服些保健藥物(如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丸等),并隨身攜帶一些救急藥物以防萬一。

春季養生原則

如今正值春回大地,陽氣升發,蟄蟲蘇醒,自然界生機勃勃,欣欣向榮。所以,春季養生在精神、飲食、起居諸方面都必須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生”字。情志調養: 春屬木,與肝相應。肝主疏泄,在志為怒,喜調達而惡抑郁。所以春季養生,既要力戒暴怒,更要忌諱情志憂郁,應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 , 對待自然萬物“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不罰”。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日子,應該踏青訪柳,登山賞花,臨溪戲水,行歌舞風,陶冶性情,使得自己的精神情志與春季的大自然相適應,以利春陽生發之機。

起居調養 春回大地,人體的陽氣開始趨向于體表,皮膚逐漸舒展,肌表氣血供應增多而肢體反覺困倦,往往日上三竿而睡意未消。然而,睡懶覺并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因此,應當夜臥早起,清晨保持放松、舒適的衣著打扮,在戶外信步漫行,以克服倦懶思眠的狀態,幫助陽氣升發。

飲食調養 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的食物(如麥、棗、豉、花生、蔥、香菜等),不宜食酸收之品。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過度食用還會影響脾胃的生理功能。

運動調養 經歷了漫長的冬天,人體臟腑的陽氣及運動能力都有所下降,因此入春后應當積極加強鍛煉。應多到空氣清新的地方進行活動,年老行動不便者可以趁著明媚的春光,多到公園、森林等處慢行或者遠眺,以暢通氣血,舒暢氣機。

防病保健 隨著春季氣溫的回升,溫熱毒邪開始活動,致病微生物隨之生長繁殖,進入到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猩紅熱等流行病、傳染病的高發時期。這時一定要講衛生,清除致病菌,消滅傳染源;要多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要加強保健鍛煉,提高機體的防御能力。用板藍根15克,貫眾12克,甘草9克,水煎服,用1周,對于預防外感熱病效果良好。

每天選足三里、風池、迎香等穴位進行保健按摩2次,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編輯:趙彥

關鍵詞:時令養生 長壽 春捂秋凍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韩国专区 |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 午夜三级中文在线 | 制服丝袜国产中文高清 |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 五月天在线精品老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