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浙江“富二代”接班記:社會認同感帶來很大壓力
升級:留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痕跡
穿著時尚,說起話來輕聲細語,蔣申申是溫州丹頂鶴服飾有限公司的二代。同樣是做服飾,與父輩不同的她經常來往于溫州和歐洲之間,她從不吝嗇花費時間去接觸第一手的時尚信息。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她這一代就可以看出過渡的軌跡。
2005年剛接班時,她會在生產車間,拿著秒表掐算每道工序的時間,她對生產一件衣服的300多道工序了如指掌。在行情不錯的那幾年,她也遇到過接手訂單都來不及生產的紅火場面。
說到如今的實體經濟,她說,勞動密集型企業工人的工資上漲很快,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很大,普通的技術工人的保底工資就要在5000元,激勵部分還要另算。前幾年,溫州市政府提倡“機器換人”,她也積極在推進,工人數量從1500人下降到500人。
接班之后,蔣申申與父親分工,父親涉足金融行業,她負責服裝制造業,她認為,“做實體經濟就是細水長流,服裝行業也需要年輕人來做。”
蔣申申也在謀求轉型,“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服飾有個性,不愿意露出標志,還有的人喜歡走輕奢路線,我就轉型做時尚。”她在溫州開了幾家專門做時尚定制的門店,“創新不可能抄襲國外,要根據中國人的特點來做時尚產業。”
陳鋒是紹興諸暨萬安科技的總經理,出生于1980年年初的他,是當地很多富二代的榜樣。說起為什么要做實體經濟,從陳鋒口中蹦出一個詞語——工匠精神。他接著說:“老一輩的艱辛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多少年干同一件事情。”
在他看來,做制造業會遇到很多困難,稅收和環保壓力非常大,勞動力的成本也很高,相比于做金融投資,這是一個產出低投入高的產業。
“有時候面對3300多名員工,做實業感覺內心非常有成就感。”陳鋒說,當然相對于父輩,二代們在接手實體經濟之后,苦哈哈的行事風格也隨之改變了。
企業上市時,24場路演,全都由陳鋒一個人來完成。專注于實體經濟的同時,他也很善于用資本來促進企業發展。他定的目標是自己所在的公司銷售額突破50億元。
人才一直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最近陳鋒在當地的兩會上提出建議,認為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招聘外籍人才,比如招聘烏克蘭汽車專業的博士生,薪酬也就在幾萬美元一年,成本并不高,而且老外到中國工作沒有太多地域選擇的概念,并不像中國的本土人才,還是喜歡扎堆在北上廣。與此同時,他還與清華大學等高校開展研發方面的合作。
“我對中國經濟沒有失去信心,內需實在太龐大了,10年前誰會想到2016年汽車銷售增長率13.7%?加上中國有開明的執政黨和政府,十八大之后的強力反腐,讓我們企業精英的外部環境日趨明朗化。”他說。
在溫州,2006年浙江理工大學畢業之后,周凱就回到父親參股的一家企業上班。“我慢慢接觸到供應鏈金融,覺得很不錯,當時正是處于世界金融危機之后,很多人害怕金融這兩個字。”周凱說。
他解釋,之所以做供應鏈金融,其實還是專注實體經濟,當時家族企業中需要一些進口原油等材料。他就設計方案,通過銀行購買金融衍生品,通過利率差價的方式來降低成本,比如100萬元的原材料,他花98萬元就能買到。
當時,父親覺得周凱做法不靠譜,做事穩健的周凱,用了半年時間做了調研搞清楚供應鏈金融的來龍去脈,用行動來說服父親。
從2011年開始,周凱逐漸成立了幾十個人的團隊,除了服務家族企業之外,還拓展業務服務其他實體經濟企業。盡管溫州本地一度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他的團隊規模還是越做越大。如今,他在上海成立了公司,平時就在溫州上海兩頭跑。
“雖然是做金融,但是我的利潤其實不高,舉個例子,1000元也就是賺幾塊錢。”在他看來,供應鏈金融的根本在實體經濟,不是掠奪實體經濟,而是服務實體經濟。
在采訪中,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見到了周凱的父親,說起對兒子的評價,他笑著說:“剛開始不理解,現在都能理解了。”記者 章正
編輯:梁霄
關鍵詞:富二代 浙江 社會 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