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6.5%左右有何考量?經濟學家解讀五大經濟聚焦點
就業有無壓力?
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就業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長的“下限”。政府工作報告定下目標,今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這一目標比去年增加100萬人。
就業目標為何上調?李稻葵分析說,盡管今年中國整體勞動力總供給并未上升,勞動總量基本穩定,但其結構發生一定變化,“今年將近800萬大學畢業生要找工作,結構性壓力很大,因此適當提高了就業目標。”
中國完成這一目標有無壓力?李稻葵認為,近兩年官方定下的1000萬人新增就業目標均超額完成,去年更早在第三季度便突破千萬大關,最終達到1314萬。“這個大背景下(完成目標)有底氣,適當提高是完全合理的。”
實體能否振興?
去年以來,實體經濟不振、部分傳統行業企業發展受阻,成為困擾中國經濟的一個難題。
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亦對此著墨頗多,用專門篇幅闡述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報告提到發揚工匠精神,培養中國工匠等,也特別提到保險資金要流向實體經濟。”李稻葵一一細數報告對實體經濟的關注并指出,官方提出未來資金政策傾向實體經濟等,從中可以看出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大特點就是強調實體經濟和實干。
產能過剩、轉型困難是實體經濟遇到的“攔路虎”。白重恩分析說,隨著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中國會逐漸解決相關行業產能過剩問題,讓經濟結構更加符合全體民眾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揚(資料圖)。中新社 駱云飛 攝
編輯:梁霄
關鍵詞:考量 經濟學家 聚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