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空巢青年”其實遲早要出現(xiàn)
“空巢青年”最近成為熱議話題,據(jù)說規(guī)模已近2000萬。這個群體遠離故鄉(xiāng)、親人在大城市打拼,未婚單身沒有家庭生活,獨居讓他們缺乏感情寄托。不少人將這種現(xiàn)象視為高房價等因素導致的社會問題,這種認知未免過于簡單。
雖然同為“空巢”,但與老年人在子女離開后的被動式“空巢”不同,“空巢青年”更多是自主性選擇。在社會分層體系中,“空巢青年”也居于農民工群體、半體力半技術群體或通常意義上的“群租青年”之上。擁有相對較高收入或容易從親友那里獲得支持,才使他們有能力獨自購房或租房,享受“空巢”這種獨處、私密的個性化環(huán)境。
只是“空巢”給人帶來獨處的自由和其他私密偏好的同時,也會帶來孤獨感。“空巢”拉開了群己距離,同時也成為一種自我劃定的牢籠。因此,“空巢青年”們往往需要面對暫時或長期脫離群體的寂寞感,這是他們必須承擔的社會成本。
“空巢青年”現(xiàn)象有著社會轉型的背景。在工業(yè)社會向后工業(yè)社會的轉型中,社會的個體化、家庭的核心化和企業(yè)的小型化不可避免。初婚年齡推遲使大量青年處于單身狀態(tài),勞動力流動將已婚族類型化為遷移與留守的獨處環(huán)境,家庭改變原來形貌而趨于多元化,后工業(yè)化帶來的技術進步強化了工作的專業(yè)性卻淡化了集體協(xié)作性,這些都助長了個體化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城市社區(qū)由熟人社會轉變?yōu)槟吧松鐣耐瑫r,受過良好教育的新生代經歷職業(yè)白領化、生活個體化,成為“空巢青年”。
在后工業(yè)化過程中,由“空巢青年”衍生的個體化趨勢還會傳染到整個社會,比如在歐洲某些國家,大約1/4的人終身不會結婚。所以,后工業(yè)時代的來臨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社會結構狀態(tài),甚至可能使“空巢”成為主要家戶類型。
正因“空巢”可能成為趨勢,所以才需厘清:不是青年的“空巢”形成了社會問題,而是“空巢青年”將自己的生活問題社會化了。這是快速轉型中的社會的基本特征:轉型越快,受轉型不均衡性影響的群體越容易感受到壓力,由此也增加了對社會的訴求。也就是說,“空巢青年”在享受“空巢感”的同時,也希望社會生產出一個集體化的空間,彌補他們缺失的歸屬感和依賴感。
既然“空巢”可能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居住安排,“空巢青年”們也釋放出對社會的訴求,我們對家庭變遷背后社會建設意義的認知就需強化,以社區(qū)集體活動彌補這些人群流失的依賴感。當前,工業(yè)社會的大單位化、直接協(xié)作和面對面互動關系,已被工作場所的格子間轉變?yōu)楹蠊I(yè)化時代的小單位、間接協(xié)作和中介式互動,只有在家庭和企業(yè)之外建立起繁榮的社區(qū),才能將轉型中的“空巢”者較好地整合進社會。(作者是中國社科院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空巢青年 空巢 其實 遲早 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