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兩會時間”多聚焦“精準扶貧”
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并經江西省政府批準,2月26日,江西省井岡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成為我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這是今年兩會前的一大喜訊,為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注入了更大信心。
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多次強調,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時期的頭等大事來抓。而在即將召開的2017年全國兩會上,脫貧攻堅話題必然備受關注,人民網今年的“兩會調查”熱點問題榜也真切地反映著這個民生期盼。
貧困問題關乎人民生計,也關系國家尊嚴。在實現中國夢的行進坐標中,全面小康是“關鍵一步”,而消除絕對貧困,則是關鍵中的關鍵。習近平多次強調,“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作出的莊嚴承諾。”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堅持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不移實施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2013年至2016年4年間,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都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個百分點。井岡山市率先“摘帽”,可以說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
脫貧攻堅是一項民心工程,扶貧工作是一項良心工作。有學者說,中國扶貧最大的經驗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確,像中國這樣從治國理政高度全方位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在任何國家都是少見的。如今扶貧工作不斷攻破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更是與黨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的緊密謀劃、科學施策密不可分。如何避免未戴上“貧困帽”的“發展滯后村”成為扶貧盲點?如何杜絕“數字脫貧”的苗頭和傾向,防止出現虛報脫貧人數和業績的行為?如何避免把脫貧攻堅當成新的政績工程,防止熱衷“摘帽”的“運動式”扶貧導致“被脫貧”后再返貧的情況?如果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意愿,干群一心、全國一心的攻堅合力,是撬起貧困這座大山的杠桿,那么杠桿的支點,就在于“精準”二字。
價值層面的“精準”,見證普惠民生的執政情懷。十八大閉幕一個月后,習近平就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驅車300多公里考察河北阜平,謀劃扶貧開發工作。從甘肅定西到河南蘭考,從新疆喀什到寧夏固原,從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到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考察所到之處,都留下習近平對貧困群眾的深切牽掛和對扶貧工作的敏銳思考。他多次語重心長地強調,“全面小康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現有人掉隊”,他也曾指出,“我非常不滿意,甚至憤怒的是扶貧款項被截流和挪作他用,和救災款被挪用一樣,那是犯罪行為。必須堅決杜絕,堅決反對,堅決查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生動詮釋出“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的執政理念。
治理層面的“精準”,見證務求實效的實干品質。扶貧開發貴在精準,成敗系之于精準。基于這樣的判斷,黨中央創新扶貧政策舉措,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確保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貧扶到家”……一系列精準扶貧要求、方針、政策歸結起來,就是“加強領導是根本、把握精準是要義、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參與是合力、群眾參與是基礎”。精準扶貧的策略,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從“千篇一律”轉向“私人定做”,為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仗提供了有力落實保障。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猶記得2016年兩會上,習近平提醒各級干部,脫貧和高標準的小康是兩碼事,相對貧困、相對落后、相對差距將長期存在。他也多次強調,“要注重提高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不能這幾年集中力量打殲滅戰,過了幾年又返貧了”。今年的“兩會時間”,期盼代表委員多從“精準扶貧”方面建言獻策,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凝集起更廣泛的智慧。只要我們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宏愿,就一定能夠順利實現。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扶貧 脫貧 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