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貿易保護主義不能解決美國問題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公開將“買美國貨、雇美國人”作為執政理念,同時將巨額對外貿易逆差視為美國各種經濟問題的癥結所在,主張通過貿易保護主義來扭轉“不公平”的貿易利益分配,幫助振興本國制造業,實現經濟強勁增長。日前,特朗普政府已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并要求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這些都表明,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勢明顯,正在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的最新不確定性因素。
長期以來,國際貿易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進器。本世紀初,國際貿易年均增速一度達到同期世界經濟增速的兩倍。然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貿易增速已經連續數年低于世界經濟增速。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一大進口國,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朗普政府如果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將會使本已羸弱的國際貿易雪上加霜,阻礙世界經濟增長。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基于本國經濟利益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勢必影響其他國家的正常貿易利益。特別是那些與美國有密切貿易聯系的經濟體,遭受沖擊的可能性很大。其他經濟體或將被動抵御、或將對等報復、或將追隨效仿,貿易保護主義將會因此在全球沉渣泛起、大行其道。此外,美國采取貿易保護主義也不利于推進全球經濟治理。與貿易保護主義理念一脈相承,特朗普政府認為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G20)等全球多邊經濟治理機制鮮有成效,甚至有損美國經濟利益,因此傾向于通過單邊或雙邊方式解決經濟問題。受其影響,主要大國之間的宏觀經濟政策合作將受阻,全球經濟治理也可能停滯不前。
對于美國來說,貿易保護主義不僅不能解決其自身問題,反且會使其遭受更大的損失。這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損害美國跨國公司的利益。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中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國的跨國公司。它們布局全球、拓展實力,經濟利益早已超越美國的國家界限。美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其他國家的損失主要是貿易額下降,而美國跨國公司的損失將是貿易利益的消逝。二是損害美國經濟競爭力。從短期來看,利用貿易保護主義限制他國產品進口似乎能幫助本國缺乏競爭力的行業和企業,但這將使相關行業和企業失去加大投資和改進技術的動力,導致產品競爭力不斷下降。與之相對,其他國家的相關行業和企業則會采取更多措施來提升競爭力。一降一升之間,美國這些行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將會進一步弱化。三是損害美國經濟發展前景。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在全球范圍引發貿易戰,這將嚴重影響美國國內依賴出口的行業和企業。同時,日益內向、封閉和自私的美國,將會動搖和削弱美國及全球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信心,不利于美國經濟長遠發展。
盡管美國對外貿易體量大,但對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影響并不大。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15年美國貨物進出口額占其GDP的比重僅為20%,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所有主要經濟體中最低。事實上,美國現有經濟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國內經濟、政治和社會結構的深層次問題。
經濟結構問題主要表現為兩大失衡。一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失衡。近年來,農業和制造業占美國經濟的比重逐年下滑,而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的比重則快速上升,經濟虛擬化程度過高。二是儲蓄與消費失衡。美國居民儲蓄率過低、負債率高,是典型的寅吃卯糧的透支型經濟體。這兩大失衡是造成美國經濟困境的根本原因。
政治結構問題主要表現為極化現象日益加劇。經濟結構調整需要政治力量有效配合。然而,美國國內政治在兩黨制下出現對立極化,民主黨和共和黨用各自的黨派立場定義國家利益,讓黨派偏好塑造國家政策。共和黨特朗普政府就任后,立即對前任民主黨奧巴馬政府推行不久的醫療改革、金融改革和能源政策進行反方向調整。這充分說明美國政治現在已難以凝聚普遍共識,不僅不能對經濟結構問題加以持續的系統性糾正,而且浪費了寶貴的改革時間,增加了政策執行成本。
社會結構問題主要表現為貧富分化愈發嚴重。近年來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中產階級財富持續縮水,底層民眾生活狀況更加艱難,但最富有階層占有的財富卻不斷增加。日益分化乃至撕裂的美國社會難以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基礎。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保持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態勢需要各國同心協力而非各行其是,主要大國在制定經濟政策時也應考慮對世界經濟和其他國家的影響。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今天,迫切需要擴大國際貿易,為經濟增長助力,而不是實施保護主義減少國際貿易。美國不去正視并制定合適的公共政策來應對日益嚴峻的國內經濟、政治和社會結構性問題,反而把矛頭指向所謂的對外貿易不公和貿易失衡,是典型的倒因為果,無論對世界經濟還是對其自身都沒有實際幫助,既損人又害己。
(作者為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美國 經濟 貿易保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