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堅定文化自信的使命擔當

2017年02月24日 13:55 | 作者:尹漢寧 |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四是從文化使命看。中華文化具有兩個著力點,其一是注重道德教化。通過經史子集的傳習教化,建立政治、社會、倫理秩序,同時啟發個體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注重修身修為。其二是看重歷史鏡鑒。重視反思,以古鑒今,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中華文化的敘事方式,通常是運用歷史事件、歷史場景,以事論理,啟迪后輩。

五是從文化環境看。連西方政治學家都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成為多民族統一國家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華夏族就與周邊族群以政治和文化認同為紐帶,融合在一起。到秦漢時代,中國真正形成了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中華民族。歐洲到近現代才真正形成了多民族統一國家,這個時間要比中國晚很多。中國的這一基本國情,保障了中華文化的獨立起源、自成體系和延綿不絕。中華文化使中華民族具有凝聚力。兩千多年民族統一國家的歷史,也累積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深沉厚重。文化自信的擔當

我們強調堅定文化自信,不是要在苦難歷史的回望中找到精神慰藉,也不是要在今天輝煌成就的展示中彰顯自尊,而是要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覺,具有新的更大的文化擔當。

我們要始終堅守文化價值取向,始終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保持文化的民族特性與特色。在此基礎上,對文化的建設與創新有擔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有擔當;對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有擔當;對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有擔當。

要在加強文化建設和推動文化創新上有擔當。文化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創新,必然會包含文化的創新,經濟社會的繁榮必然帶來文化的繁榮,我們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有高度的文化自覺,致力于文化建設,不斷推動文化創新。比如,如何將當代中華民族的信仰轉化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追求;比如,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內化于心、外化為行;比如,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如何構筑適應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倫理秩序,等等,都是我們需要承擔的文化使命。

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有擔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既要有堅定的自信,同時要用更多的功力,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下功夫。我們要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對傳統文化進行梳理、甄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在深入闡發文化精髓上下功夫,在運用時代語言和方式進行傳習教化上下功夫,在“古為今用”、為時代需要提供滋養上下功夫,在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力、實現中華文化新輝煌上下功夫。

要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有擔當。中華文化具有開放包容的氣度,具有很強的吸附、整合、更化能力。面對全球化和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們需要在不同文明互鑒中有更多的擔當。在開放交流中保持和增加我們的文化優勢,是歷史擔當;在開放交流中發現和直面我們的不足,也是歷史擔當。上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一大批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尤其是其中與封建制度相聯系的內容,進行過深刻反思。就是同時期新儒學的代表人物,也看到了“西人所長吾人所短”。我們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取長補短,擇善而從”的原則,積極參與世界文明的對話交流,認真進行不同文明的比較研究,吸收和借鑒國外優秀文明成果。除此之外,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規則秩序制定和改革中的影響,擴大中華文化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的作用,為人類文明作出新貢獻。這些同樣是我們需要肩負的歷史擔當。

要對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有擔當。有學者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在高度物質文明的背景下,可以為人們的精神凈化提供幫助,而這種幫助又不是宗教的。近年來,西方的一些有識之士,在研究中國發展奧秘時,也把目光投向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甚至寄希望于中華文化醫治“西方病”。實際上中華文化具有內斂型特質。即令在歷史上中國強盛的時候,也沒有居高臨下地向世界推銷自己的文化,沒有“傳教士”到別的國家去傳授儒學或漢學。西方對中華文化的重視,完全在于中華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價值和魅力。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深刻地認識到,13億多人口的中國,依靠自身的力量實現和平發展,這本身便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跡,這將真實地展示中華文化的道義高度和巨大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的和平發展,就是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對此我們要有使命擔當。

編輯:李敏杰

01 02 03

關鍵詞:文化 自信 文明 中華文化 中華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久久字幕 | 亚洲精品高潮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欧美中日韩精品 |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亚洲欧美专区精品久久 | 在线播放大乳大屁股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