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堅定文化自信的使命擔當
文化自信的底氣
我們所說的堅定文化自信,從總體上說,其底氣在于中華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革命文化,我們有足夠的底氣自信。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個選擇符合中國的基本國情、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實踐證明,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正確選擇。回顧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志士仁人為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進行過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探索,也嘗試和歷經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政治模式。但不觸動舊的社會根基的自強運動、多種名目的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多種方案,包括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無論是哪一種政治力量所主導,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都不能讓中國的政局和社會穩定下來,也都談不上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斗爭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所選擇的文化價值取向,所凝聚的精神力量,符合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類文明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同樣具有自信的底氣。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一是從文化價值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建設家園的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總之,中華文明,不僅對中國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是從文化源流看。中華文化具有獨立起源,自成體系,延綿不絕。這在世界范圍內的文明傳承歷史中,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通常所說的西方文明的源流,都會談到希臘、羅馬。有人說,大凡歐洲一個有教養的人,只要提到希臘羅馬,就有精神家園的感覺。實際上,希臘羅馬文明曾經受到近東腓尼基、希伯來以及埃及文明的滋養。唯有中華文明具有獨立起源,并一直延續至今。在漫長的歷史中,中華文明也受到過外來文明的兩次大的沖擊,一次是漢魏隋唐佛教文明的沖擊,儒學文明沒有因此而沉淪中斷,而是在吸收佛教精華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升華。另一次是近代以來西方文化的沖擊,此間經受過痛苦和磨難,但我們以開放的姿態吸收人類文明的最新成果,中華文明并沒有被取代。今天,我們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和科學的傳承態度,達到了新的高度。可以說,全世界華人的精神家園都在自己的祖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母體之中。
三是從文化隊伍看。中國古代的士大夫階層,是文化隊伍的中堅力量。他們飽讀詩書,具有文化教養,既是禮樂文化的維護者,又是禮樂文化的教化者、傳承者。這與西方神職人員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士大夫與文吏分分合合,在廟堂和民間行走,或者為官吏,或者做士紳。“有教無類”成為傳統,貧寒子弟也可以通過科舉入仕,進入士大夫階層。士大夫具有做“君子”的理想追求,有“不辱詩文”的身份壓力,比較注重理性思考,這是中華文化始終具有價值追求的一個重要原因。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文化 自信 文明 中華文化 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