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單霽翔撰文懷念文物保護專家鄭孝燮先生
“文保”委員
鄭孝燮先生自1978年開始擔任全國政協委員,連任3屆。在此期間,他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文物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以及此后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之中。例如1981年6月,針對當時外貿部門經常深入各地收購文物,客觀上助長了文物偷盜、古墓盜掘及投機倒把,直至最后大批文物外流,先生提出“今后應發展文物復制品出口,并禁止文物原件出口。建議國務院組織有關領導、專家、教授研究,提出意見,慎重決策”。這一建議影響深遠,奠定了此后流散文物保護政策的基礎。
1985年,在全國政協會議上,侯仁之、陽含熙、鄭孝燮、羅哲文聯名提交政協提案,呼吁中國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利于我國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存和保護,加強我國在國際文化合作事業中的地位”。這一提案引起高度關注,同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我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從此拉開了中國申報世界遺產的序幕。經過30多年努力,如今中國已經成為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正是有先生等前輩政協委員樹立的榜樣,此后歷屆全國政協都有不少為保護文物而深入調查,奔走呼吁,聯名提案的委員,使文物保護成為政協委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1989年,我在北京市規劃局工作期間,探索設立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工作。這一以往沒有開展過的保護規劃目標,當時并未引起人們關注。但是,當我請教先生時,得到了熱情鼓勵和指導,經過報批,北京市政府確定了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2000年,我回到北京城市規劃部門工作后,又開始組織編制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再次獲得了鄭孝燮先生的積極支持。2001年8月,鄭孝燮先生撰寫了“趕快規劃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保護區”一文,指出“這是個化整為零,分散成片,相對集中保護古都歷史風貌的重要規劃方案”,并強調“北京舊城的25片保護區的決策和經驗在當前也是其他歷史文化名城應該借鑒的”。
早在1993年1月,鄭孝燮先生就寫信給當時的建設部周干峙副部長和儲傳亨總規劃師,建議研究改進“舊城改建”的提法。指出“舊城改建”的提法,雖然沿用已久,但是畢竟不夠完善,有很大的片面性,特別對于歷史文化名城而言,“舊城改建”的提法很危險,會誤導公眾,建議改為“舊城改建與保護”。這一建議經過建設部領導批示后,刊登于《城市規劃通訊》,引起全國城市規劃系統的重視。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生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出城市文態環境保護的概念,指出“在我國,除生態環境保護外,我認為還存在另一種環境保護——即城市的文態環境保護”。什么是城市的文態環境?簡而言之,就是以建筑整體布局形象為主導而形成的貫穿著“美的秩序”的城市環境文明。
“三駕馬車”
在文物系統,提起“三駕馬車”,盡人皆知。面對一些地區出現破壞文物的情況,鄭孝燮先生會同單士元先生、羅哲文先生,馬不停蹄地奔赴當地,及時開展文物保護狀況調查,呼吁對處于險境的文物古跡實施搶救,樹立起挺身而出保護文化遺產的不朽形象。“三駕馬車”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地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單位,河南、河北、陜西、山西等文物大省更是經常留下他們的足跡。從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到山西晉祠、大同華嚴寺;從云岡石窟,到龍門石窟、敦煌石窟;從邙山古墓群,到秦始皇陵、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從定海古城,到麗江古城、平遙古城。數萬公里的忘我奔走,20余年的大聲疾呼,使一處處文物古跡、一片片歷史街區、一座座文化名城得以依法保護,如今許多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甚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8年5月,單士元先生病逝,鄭孝燮先生曾深情回憶道:“史無前例摧文明,七十余年紫禁城。禍起蕭墻撥亂后,匹夫老馬三人行。三駕馬車二十年,金剛護法叟為先。鞠躬盡瘁魂歸去,灑淚追思悼國賢”。昔日的“三駕馬車”不知疲倦地奔馳在祖國大地,今天三位先生相繼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們的精神永存,激勵一代代文物保護者堅定前行。實際上,先生和侯仁之、吳良鏞、謝辰生、傅熹年等專家學者擁有的深厚友誼,也都堪稱典范。人們經常看到他們一起赴文物保護現場調研,共同出席文物保護論證會議,聯合簽名上書呼吁搶救性保護。長期以來,專家學者們之間的友誼,成為推動文物保護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也贏得了全國文物保護人士的普遍尊敬。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單霽翔 文物保護專家 鄭孝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