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家鄉 為何每逢春節都有綿長細微表達?

2017年02月13日 09:00 | 作者:謝飛君 |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到: 

鄉情猶在

很多細節依舊能夠觸摸到內心最柔軟部分

現代生活是一種讓人心腸變硬的生活?王磊光總是忍不住這么問。但當他因為寫書的關系多次跑回家鄉,卻分明覺得很多細節依舊能夠觸摸到他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哪怕寫20萬字,我也沒有抱著科學的態度,要梳理出什么理性邏輯,而是住下來,到處看,找人聊,聽到什么就記錄下來,把碎片化的現實展現出來,讓大家去感受。”

王磊光的一些朋友提出過批評,比如書中有很多不符合社會調查規范的地方,又如調查者“我”沒有退居幕后。但王磊光更看重的是用文化研究的眼光看待生活,他始終覺得,碎片化的細節,可以引導讀者對于鄉村社會有結構性認識。

農忙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家鄉的人總在不同的時節挖草藥、掰竹筍、摘茶葉,以賺一些貼補生活的“小錢”。“某一天早上,母親腹脹,就把自己新摘的金銀花,拿到李家樓去賣,賣了20元,又去藥店買藥。一盒胃藥接近30元。但母親并不覺得傷心,甚至慶幸她買藥沒有花費從田地里掙來的錢。母親覺得花是山上自生自滅的,這些小錢都是大山的饋贈。”鄉村情感中樸素的感恩躍然紙上。

冬天,“找小錢”的機會沒有了,大家就熏制臘肉、臘腸。農村人自己養的豬,都是慢慢長成的,和城里的肉味道不一樣,大多只夠自己家人吃,要賣也是一小部分。而村民為了買到土豬肉過年,要提早半年就打好招呼。買賣也是鄉親間的情誼。

這些細節,是鄉村展現出的幸福一面。王磊光曾在同學群里做過問卷,問同學們想不想回家,“都說想,但難點也一樣,回去沒辦法掙錢”。這兩年陸續有人回鄉創業,有人回鄉打造養老休閑基地,也有人承包魚塘或是家禽養殖場,但絕大多數人沒有這個機會。

“越來越多人看似遠離了家鄉,但兒時的生活經驗、思維觀念即便城市化了,‘根’還在那,長遠的歸宿還是回去。”王磊光的兩位表哥分別在浙江和廣東承包了工廠,收入不低,但買房還是買在了家鄉的縣城。

對于王磊光自己,故鄉的一切因為經常回去而熟悉,“從來不會把鄉村當做風景來觀賞,而是我的生活方式”。即便在上海求學的這些年,他覺得思考方式還是帶著鄉村的印記——地鐵7號線上的“長壽路”和“常熟路”他經常混淆,也是因為在鄉音中,這兩個詞語是完全一樣的讀法。

“套用賈平凹的話,家鄉對我們的影響,就像烏雞的烏,那是烏到了骨頭里面。”王磊光說。他把鄉村的情感表達分為兩種不同的分類,一種是城市人和已經脫離鄉村的新城市人,他們對于鄉村是審美上、情感上的,與鄉村只是偶爾接觸;而另一種是包括農民工在內的農村人,他們的鄉村是生活的鄉村,體會更多的是快速發展中的掙扎。

編輯:梁霄

關鍵詞:春節 細微 綿長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 | 五月天偷拍视频久久 | 中文字乱码区2022 | 日本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乱码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