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外貿新階段要擺脫“速度情結”
當前,我國外貿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改變,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產業互補優勢沒有改變,外貿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的趨勢沒有改變。須充分考慮這些基本情況和形勢變化,夯實持續發展基礎,擺脫“速度情結”“數字情結”,把工作著力點從短期的增長快慢轉移到長期的結構調整上來,更加注重外貿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16年全年進出口總額243344億元,比上年下降0.9%,降幅比上年收窄6.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8409億元,下降2.0%;進口104936億元,增長0.6%。這表明,在全球市場需求疲弱,外貿轉型壓力增大的不利局面下,我國外貿在2016年實現了回穩向好的目標,成績來之不易。同時也要認識到,我國外貿發展進入新階段,應擺脫“速度情結”和“數字情結”,更加注重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衡量我國外貿發展的歷史階段,不僅要考察進出口數據情況,也要放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實施的過程之中、大宗商品價格變化以及我國貿易結構與全球貿易結構的差異等諸多條件中觀察。
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期,長周期繁榮已轉變為當前的中低速增長,總體復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跨國公司主導的大規模國際產業轉移明顯放緩,發達國家正大力推動“產業回歸”和“再工業化”。同時,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經貿摩擦政治化傾向抬頭,部分區域局勢動蕩,使得對外經貿關系更加復雜。從國內情況看,我國勞動力、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低成本制造的傳統優勢明顯弱化。
基于以上情況,我國外貿發展已出現“一慢、一快、一多、一升、一降”的態勢——國際產業轉移放慢、產業和訂單向周邊國家轉移加快、貿易摩擦增多、企業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傳統競爭優勢下降。可以說,外貿已經進入新階段,困難不是短期的。
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國外貿發展的有利條件仍然存在。首先,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持續上升,比以往更有條件為外貿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我國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產業具有較強互補性,世界市場對我國產品仍有巨大需求,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我國產業創新升級步伐明顯加快,為外貿發展和結構調整增添新動能。第三,我國工業體系較為完整、行業配套能力強、基礎設施完善、勞動力素質高,綜合競爭優勢依然明顯,并在較長時期內繼續保持。第四,我國已培養出一大批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企業和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隊伍,積累了開拓市場和國際化經營的寶貴經驗,為外貿持續發展奠定了寶貴基礎。最關鍵的因素在于,黨中央、國務院對外貿高度重視,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自貿區、“一帶一路”等戰略加快實施,為外貿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總的來看,我國外貿有“三個沒有改變”:外貿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改變,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產業互補優勢沒有改變,外貿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的趨勢沒有改變。
今后一段時期內的外貿工作,須充分考慮這些基本情況和形勢變化,夯實持續發展基礎,擺脫“速度情結”“數字情結”,把工作著力點從短期的增長快慢轉移到長期的結構調整上來,更加注重外貿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雖說2017年的外貿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但只要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深化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努力促進外貿繼續保持回穩向好,相信外貿工作一定能繼續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馮其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外貿 經濟 進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