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礦工變身電影導演:走出煤礦時感覺像刑滿釋放
遇到電影之前,菅浩棟覺得自己的生活是黑白的,電影給他的世界帶來了色彩。大一的時候,菅浩棟參加高中聚會,不愛說話。他覺得別人都在講到大城市讀好大學的話題。拍電影后,再聚會時大家對他好奇了:學煤礦的怎么開始搞電影呢?
但大學的短暫“多彩”之后,他還得“黑透”一次。拍電影需要錢,畢業后的菅浩棟想不出什么賺錢的方法,除了去煤礦。2013年9月,懷著為拍電影攢錢的想法,他做了自己最不甘愿的事:下井。
在位于山西省長治市的潞安集團王莊煤礦,菅浩棟被分到了“掘進隊”。這是一線中的一線,負責在工作面割煤,挖掘隧道,以待“綜采隊”運設備進來進一步采煤。
從地面到大巷垂直深度有450多米,大巷長1000多米,有軌道車拉人,有燈,再往前得步行,走3000多米,其中還有1000多米坡路。
身上的礦工服、水靴、腰上戴的自救器,加上肩上扛的錨桿、支護用的鐵絲網,足足有幾十斤重。走到真正“掘進”的工作面時,地底漆黑而潮濕,只能看到工友的頭燈,看不清對方的臉。
割煤的時候,煤塵密實得很,“是北京這個霧霾的3、4倍。”菅浩棟說。戴著眼鏡又戴著口罩的菅浩棟,每隔一分鐘,就得去揩鏡片。口罩攏住的熱氣蒸到眼鏡上,煤粉濕乎乎地糊作一團。
隧道里的滴水和勞作之后的汗水不一會兒就使礦工服濕透了,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里,人就一直這么浸著。
吃飯也是一場戰斗。菅浩棟以最快的速度揭開快餐面的蓋子,把調料撒進去,拿身體護著。不過他后來領會到這只是自我安慰,再快,面里也會浮一層煤粉。
下井第一天,菅浩棟就被嚇怕了。但比繁重的勞動更令人壓抑的是重復。“今天下了班,洗了澡了,明天還得這樣。你今天已經把明天,一個月后、60歲、一輩子都看到了。”
現在,菅浩棟常感到時間過得真快。偶爾,他會接到礦上工友打來的電話,訴訴苦,末了總少不了這樣幾句:浩棟啊,我不想在煤礦混了,我去找你吧。
“度日如年”的18個月之后,菅浩棟離開了煤礦,攢下了4萬元,作為他下一部電影的拍攝經費。走出煤礦的時候,他感到自己像一個刑滿釋放的囚徒。
“想給村子留一點念想”
雖然生活中極力避免煤礦,菅浩棟的鏡頭卻繞不開它。
2016年春天,菅浩棟在老家河曲縣沙坪村拍攝了自己從煤礦出來后的第一部長片《光盲》。電影主線是村里一位盲人,他早年做工弄瞎了眼,獨自在太原做盲人按摩師,老了之后回到了村里。
影片展現家鄉村落的各個側面:在麻將館里虛度時光,甚至染上毒癮的年輕人;只剩下3個學生的村小學……路邊閃過“采煤沉陷區 請慢行”的標牌。熟人騎著摩托車在路上碰見,攀談的話題是塌陷的農地該如何補貼。
電影的結局很有“山西特色”,老人在住院一場后再次回村,整個村子已因采煤沉陷而搬遷。鏡頭里留下老人遲緩的背影。
“想給村子留一點念想。”這是菅浩棟拍這部電影的最重要原因。
在大同礦務局長大的常標,拍攝“真正意義的學生作品”《牢山》時,也選擇了他熟悉的煤礦和礦工。
2012年春天,上大三的常標認識了菅浩棟。他們聊了一下午,菅浩棟說到了煤礦對自己家鄉的破壞。不少村子已經下沉而整體搬遷。被小煤窯環繞的村子,正變得像一座孤島。過去村里吃的是淺層地下水,隨著煤礦開采,水源也污染了,菅浩棟上初中那會兒重新打了口井,“可深”。
才剛剛認識菅浩棟的常標,馬上決定去菅浩棟家鄉拍一部和煤礦有關的電影,菅浩棟當時比現在瘦,臉有點凹下去,他成了《牢山》的主演,演一個年輕的礦工。
在那之前,常標嘗試過一些短片,但沒認定要一直拍下去。拍《牢山》的時候,他終于覺得,電影可以做下去了。常標解釋,這和別人的評價無關,是一種內心的感覺,拍著拍著就明白了。
為了《牢山》里的一場戲,他們去拍小煤窯里的澡堂。一條條漆黑的身軀剛從漆黑的井里上來,只有眼睛和牙齒白亮白亮的。
編輯:梁霄
關鍵詞:礦工 電影 導演 刑滿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