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英媒:中國今年800萬大學生畢業 不再蜂擁一線城市
很顯然當某一個城市與另外城市擁有相同或者是相近非物質吸引力的時候,畢業生將選擇物質消費高的城市,這是一種理性選擇。如果某一個城市非物質吸引力足夠大,大學生同樣愿意放棄一定的物質回報,而選擇這種非物質的回報比較高的地方,這也是一種理性選擇。大學生需要在這兩種因素當中找到屬于自身的一種平衡的關系。
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發布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熱門城市非物質吸引力榜單”,在147個百萬人口的城市中,有16個就業熱門城市,按順序分別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杭州、廈門、南京、天津、寧波、鄭州、武漢、蘇州、成都、青島、重慶、西安。大學畢業生為了到北京、深圳和上海就業,每月愿意放棄的物質消費超過1000元,轉而享受這三個城市為其工作和生活帶來非物質回報。
廣州、杭州、廈門、南京分別位列大學畢業生熱門城市非物質吸引力榜單的第四到第七位,大學畢業生為了到這些城市就業愿意每月放棄100-500元的物質回報。而排名靠后的天津、寧波等熱門城市,則需要通過提高相應金額的物質回報來吸引大學畢業生就業。
可以說目前一線城市依靠其城市發展的絕對優勢,在非物質吸引力方面占據領先地位。但是一線城市仍有產業轉移和人口疏解的迫切需求,加之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戶籍制度條件苛刻,大學畢業生逃離一線城市,回到準一線,甚至二三線城市的情況正在悄然上升。
核心城市過快發展也會對區域內外的周邊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造成一定挑戰。需要區域統籌協調,合作發展,建立人才共享制度。例如現在京津冀一體化,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協同發展,效果明顯,廣州和天津憑借良好的城市風貌和發展潛力,和快速提升的城市非物質吸引力,大學生就業吸引力已經比去年提升了8位。武漢把創新創業作為發展政策,大量新建科技園區,也吸引一大批大學生就業和創業。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中國 蜂擁 一線 城市 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