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如何從書中看古人的真實生活
《爾雅》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解釋自然萬物與生活百事的書籍之一。不過它的存在并不為記錄人們的生活,而是為了給當時生活中的諸事提供一種語言規范?!盃枴庇小敖钡囊馑?,“雅”的本意為“正”,意思是使人們日常生活的語言接近于官方規定的那一種。例如,如何稱呼親戚、宮室建筑的命名、樂器種類的解釋、衣食住行的用詞與標準,此外還有對山川河流、花鳥魚蟲、走獸家畜的分類解釋。雖然是規范詞匯的詞語書,但從普通閱讀的角度,卻能從中讀到當時人們眼中世界的樣貌,比如,那時的動物學分類和現在差別很大,會飛行的鼯鼠被歸在飛鳥類。
《爾雅》在唐朝時成為學生必讀書,對古代社會影響巨大。同時它也是另一種學問的重要古代文獻,這就是名物研究。所謂名物,就是給事物起名字。最早是指為草木鳥獸命名,后來也包括了星宿、山川、郡國、宮室、交通與生產工具、衣冠禮帶,甚至官員的命名。最早名物一詞出現在《周禮·春官宗伯》中,春官就是后來六部中的禮部,春官的正職叫大宗伯,他還有兩個副手叫小宗伯,為不斷新出現的事物命名就是小宗伯的日常工作之一?,F在想想,那個古老又年輕的時代一定像現在一樣新事物層出不窮,而當時的新事物由小宗伯起名,許多流傳至今,就成了我們如今理所當然的生活的一部分。
名物研究涉及的古籍除了《爾雅》,還有后世的《爾雅》注疏和《爾雅》仿作,比如《小雅》《廣雅》等等。除此之外,古代的類書也是了解當時語言與生活的途徑。
類書是把史實典故、名物制度、詩詞文章進行精選,然后按句或按段摘錄,再分門別類編輯而成,著名的比如《太平御覽》、《永樂大典》。乍看之下,這種分類按詞條編撰的方式有點像百科全書,但其實類書的內容更靈活,或者說更隨便。它編撰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嚴謹統一地為某樣東西下定義,相反,它是在一個詞條下反映各家之言。
像唐代《藝文類聚》中講“紙”,里面不僅講了“蔡倫造紙”的傳說,還有陳壽、葛洪、楊修等人關于紙的故事,這做法很像如今百科網站的延伸閱讀部分,好處是,你能一次性看到各種書、甚至各個年代對同一件事物的想法看法;壞處是文摘的形式難免雜七雜八,沒個立場,且常常不太可信。
流傳至今的大型類書通常是官方組織多人編撰的,常常是皇帝起頭。有記載的最早的類書《皇覽》,是三國時魏文帝曹丕組織編撰的。之前提到的《藝文類聚》則由唐高祖李淵下令編修,它與《北堂書鈔》《初學記》《白氏六帖》合稱“唐代四大類書”。其中《白氏六帖》的傳說也很有意思,說是白居易按天地人分出若干瓶子擺在七層架子上,命人將選中的文章扔進分類瓶里。
到北宋時期,公元976年宋太宗趙光義登基,改年號為太平興國,意思是要成就一番新的功業。登基第二年,見天下太平,經濟也好,皇帝便組織官家修書。當時編出了著名類書《太平御覽》,以及后成為中國第一部文言小說集的《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也屬于大型類書范疇,它就相當于古代分類小說選。全書有五百卷,分了九十二大類,記載了各類野史和志怪傳說,其中講神仙的就有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還有道術、方士、異人、異僧、釋證和草木精怪……大部分故事來自六朝異怪和唐朝傳奇筆記。
說到“筆記”,這是中國古代記錄文學中一種非常特別的文體,它起源于魏晉,有隨手記錄碎片的自由性,同時又屬于野史題材。當官方編撰的正史與類書太過嚴謹、龐雜而無趣時,筆記就提供了更有人情味、也更貼近真實生活的故事。筆記并不全都像《太平廣記》的故事那樣,只記錄怪力亂神的“都市傳說”和“鄉野八卦”,事實上,更多筆記作品反映了當時生活生動的截面。
南朝的《世說新語》講到當時人們的人生價值觀、時尚美學、衣食潮流,包括竹林七賢的佳話和魏晉美男子的風貌,讀來和現在的公眾號八卦文章一樣生動時髦。再有宋朝吳自牧的《夢粱錄》,夢粱的意思取自《太平廣記》中沈既濟寫的黃粱一夢的故事,《夢粱錄》寫于元朝軍隊攻陷臨安之后,書中記錄了宋末臨安城的都市風貌,和當時市井中人的生活,從庭院到戲臺,從節慶到晚間娛樂,讀起來繁華如夢,字里行間又都是恍若黃粱一夢的愴然。常常拿來和《夢粱錄》比較的是清代筆記集《揚州畫舫錄》,阿城的《威尼斯日記》里也多次提到這本書,講揚州庭院的奇景,富商名流的生活,還有戲曲八卦、澡堂子變遷等,真實可愛。
當然,如果實在為讀古文頭疼,直接讀《威尼斯日記》的片段也能了解古代揚州的生活趣味;如果覺得《夢粱錄》啰嗦,也可讀法國漢學家謝和耐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在這些現代作家的書里已經幫你選出了古書中的有趣段落了。而如果你想系統了解我們的生活方式如何從千百年前一步步演變到今天,建議讀一讀孫機的《中國古代物質文化》。
如何了解古代人的生活?這就像穿越時空交一個古代朋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查查他們的“朋友圈”,讀一讀他們當年在讀的書。
編輯:陳佳
關鍵詞:如何從書中 看古人 真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