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指導意見》
二、 創新自然資源配置方式
法律明確規定由全民所有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海域、無居民海島、灘涂等自然資源,建立明晰的產權制度、健全管理體制,對無線電頻率等非傳統自然資源,推進市場化配置進程,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四)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堅持資源公有、物權法定,明確全部國土空間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所有自然生態空間統一進行確權登記。區分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明確國家對全民所有的自然資源的所有者權益。除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及農牧民從事農牧業生產必需的資源外,可推動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明確自然資源所有權、使用權等產權歸屬關系和權責,適度擴大使用權的出讓、轉讓、出租、擔保、入股等權能。
(五)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區分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和監管者職能,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依照法律規定,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探索建立分級代理行使所有權的體制。劃清全民所有、不同層級政府行使所有權的邊界,按照不同資源種類和在生態、經濟、國防等方面的重要程度,研究實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級代理行使所有權職責體制。完善自然資源監管體制,強化各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監管職能,使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和監管者相互獨立、相互配合、相互監督。
(六)完善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資源的有償使用制度,更多引入競爭機制進行配置,完善土地、水、礦產資源和海域有償使用制度,探索推進國有森林、國有草原、無居民海島有償使用。在充分考慮資源所有者權益和生態環境損害成本基礎上,完善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發揮資源產出指標、使用強度指標及安全標準等的標桿作用,促進資源公平出讓、高效利用。
(七)發揮空間規劃對自然資源配置的引導約束作用。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整合各部門分頭編制的各類空間性規劃,編制統一的空間規劃,合理布局城鎮空間、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科學配置和嚴格管控各類自然資源。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將開發強度指標分解到各縣級行政區,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將用途管制擴大到所有自然生態空間,確定林地、草原、河流、湖泊、濕地、荒漠等的保護邊界,嚴禁任意改變用途。
(八)推進無線電頻率、空域等資源優化配置。對地面公眾移動通信使用頻率等商用無線電頻率、電信網碼號等資源,要逐步探索引入招投標、拍賣等競爭性方式進行配置。優化空域資源配置,提高空域資源配置使用效率,增加民航可用空域,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三、 創新經營性國有資產配置方式
對于金融類和非金融類經營性國有資產,要建立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有序進退和優化配置,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和效益。
(九)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統籌規劃國有資本戰略布局,建立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重點產業布局調整總體要求,優化國有資本重點投向和領域,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完善國有資本退出機制,研究國家持股金融機構的合理比例,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保持控制力,對其他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優化股權結構,激發社會資本活力。
(十)完善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開展政府直接授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履行出資人職責的試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通過開展投資融資、產業培育、資本整合等,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通過股權運作、價值管理、有序進退,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實現保值增值。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依法自主開展國有資本運作,對所出資企業行使股東職責,按照責權對應原則切實承擔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
(十一)建立健全國有資本形態轉換機制。堅持以管資本為主,以提高國有資本流動性為目標,積極推動經營性國有資產證券化。建立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支持企業依法合規通過證券交易、產權交易等市場,以市場公允價格處置國有資產,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用于國家長遠戰略、宏觀調控以及保障基本民生的需要,更好服務于國家發展目標。
(十二)規范經營性國有資產處置和收益分配。企業重大資產轉讓應依托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公開進行。重大經營性國有資產出租、出借要引入市場機制,做到公開、公正、透明。建立覆蓋全部國有企業、分級管理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制度,國有資本收益和國有資產處置等非稅收入,必須按規定及時足額上繳國庫并納入政府預算,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十三)強化國有資本基礎管理。守住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底線。強化國有產權流轉環節監管,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協同推進監管工作,按照收放有度要求,實現維護出資人權益和尊重企業自主經營權的有效結合。
四、 創新非經營性國有資產配置方式
對用于實施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目的的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堅持公平配置原則,積極引入競爭機制提高配置效率,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
(十四)推進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區分政府作為資源配置者和行業監管者的不同職能,創新和改進政府直接配置資源的方式,強化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部門的行業監管職能。放開相關行業市場準入,放松價格管制,促進公平競爭。區分基本與非基本公共服務,理順政府與事業單位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中的關系,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創新與事業單位運行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健全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
(十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圍繞均等化、標準化、法治化,加快健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制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動態調整服務項目和標準,促進城鄉區域間服務項目和標準有機銜接,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共享。合理確定各級政府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推動基層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優化整合,提高服務效率。
(十六)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自主運行、公眾監督的多元化公共服務供給體制。各地區各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和財力狀況,通過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擴大和改善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推進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強化公益屬性,創新體制機制,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益。制定發布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引入競爭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采取人員培訓、項目指導、公益創投等多種途徑和方式,提升事業單位、企業和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能力。
(十七)推進非經營性國有資產整合與共享。在清產核資、界定產權的基礎上,進一步打破部門行政化分割,構建共享平臺,實現公共科技、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開放共享。建立資產共享共用與資產績效、資產配置、單位預算掛鉤的聯動機制,避免資產重復配置、閑置浪費。對行政事業單位超標準配置、低效運轉或者長期閑置資產,要建立完善的調劑機制,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實現高效利用。按規定程序報經批準后,允許將部分閑置的非經營性國有資產轉為經營性國有資產。
(十八)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規范管理。依據行政事業單位職能及其工作性質,按完成職能的最低限度和最優標準配置資產。制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標準體系,針對通用、專用資產實施不同的配置標準。嚴格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建設項目審批,強化預算約束和財政撥款控制,符合預算管理規定的非經營性國有資產配置涉及的管理費用支出具體安排應編入預決算,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議批準后應向社會公開。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的資產管理和監督體系,建立工作機制,加強資產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確保規范高效使用、公開透明處置,確保資產處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應收盡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印發《關于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