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做好“四字”功夫 助力創新展翅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9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一年一度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既是國家對作出突出科技貢獻、取得卓越科技創新成就的科技工作者的表彰和獎勵,同時也傳遞出國家層面對于科技、對于創新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居于首位。在經濟轉型升級爬坡過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克難的時代語境下,創新既有著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和經濟社會進步的長遠意義,同時更是當前加快培育新動能、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現實選擇。只有通過不斷創新,為中國經濟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提高中國經濟在“微笑曲線”兩端的比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稱謂才更實在、更富含金量,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才更有話語權、影響力。
創新驅動如今雖已是社會共識,但由于受到過去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以及近些年來粗放發展、低端發展經濟模式的影響,在實際發展中,一些束縛科研成果轉化、創新活力迸發,制約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發揮,阻礙創新要素流動、資源配置優化的落后理念和體制機制性障礙仍然存在,鼓勵創新、崇尚創新的激勵機制和社會氛圍仍有待形成。
要讓創新真正成為中國發展的主旋律、主動力,確保中國到202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我們還需要在四個字上精準發力,苦下功夫,補齊短板,以此來厚植創新的社會基礎,打通創新的體制運行通道,拓展讓創新要素流動暢通無礙的空間。
一是“重”。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這個“重”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提高創新因素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二是“主”。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應該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要制定和落實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各項政策,強化企業創新倒逼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持力度,形成推動創新的強大合力。
三是“助”。“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助”就是識才愛才敬才用才,通過搭平臺、降成本、給政策,營造人人皆可創新、創新惠及人人的社會氛圍,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四是“破”。破而后立,“破”就是打破束縛、突破障礙,消炎去腫,通經活絡,為創新注入支持、鼓勵、保護的正能量。比如,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切實解決知識產權侵權易、維權難問題;加快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機制,砍掉繁文縟節,讓科技人員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只有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為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加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創新 國家 科技 發展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