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互聯網+思想政治”讓中國夢激揚青春夢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一個國家的明天取決于青年,一個民族的未來寄望于教育。高校是引領社會思潮的重要力量,各種文化和思潮在這里匯聚碰撞。這塊意識形態的高地如果我們不去堅守,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想就會乘虛而入,各種思想雜草就會叢生。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就擎起了指路明燈,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互聯網發展給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嚴峻考驗,畢竟網絡信息傳播與傳統信息傳播相比,具有著覆蓋范圍廣、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虛擬性強、互動性高的鮮明特點。唯有運用網絡傳播規律,改進創新網上宣傳,才能做好“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以此為縮影,必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課堂教學可以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堪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要發揮這個主渠道作用,教師就必須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熱情,擺脫學生被消極“灌輸”的狀態,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自我教育。當然,其他各門課也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材選用是一個重要環節。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文化領域交融不斷加強,一些高校開始引進西方原版教材,但由于價值觀、義利觀、世界觀等方面不同,這些西方原版教材往往有一些觀念并不適合中國學生。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已成現實呼喚。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校園文化是凝聚學校師生的力量源泉,高等學校的特殊性也已決定了其文化首先表現為一種“育人”文化。其實,校園文化對外界文化的認同與整合、交融與批判,也已越來越成為影響高校育人環境的重要因素。這就決定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須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
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來。科技改變世界,網絡精彩生活。“互聯網+”暖風勁吹下,通過移動客戶端、論壇、及時通訊工具、微信朋友圈、微博客等渠道傳輸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更廣、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效益更高,使其影響深層次和多方面。由此可見,運用新媒體新技術能夠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來,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高校要成為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筑夢中國,我們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解決好青年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