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揭私募債亂象:中介機構負責盡職調查 最快一天完成
招財寶平臺的私募債違約事件暴露了“私募債包裝成理財產品”的現象,原本高風險的四板市場產品搖身一變成了低風險的“類固定收益”產品。私募債是如何從企業、中介、股交所、平臺到投資人手中?私募債到底存在哪些問題?
近日,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私募債在股交所審核把關盡職調查(下稱“盡調”)時并不嚴格,平臺包裝成理財產品或廣告誘導社會公眾購買債券、中介機構打破合格投資者底線等行為,導致自然人購買者不知情。
分析認為,目前針對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監管辦法尚未出臺,只有試行辦法的征求意見稿,未來需要頂層設計,加強監管,設立準入門檻。
粵股交
擔保公司負責盡調
“僑興債不屬于業內定義的私募債,而僅僅是一種企業債,風險極高。”一位券商固收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私募債與公募債券面向社會公開發行不同,私募債是面向特定合格投資者發行的。每款私募債券的投資者合計不得超過200人。
事實上,我國債券從審批到發行都有嚴格的監管,即便是審批相對寬松的私募債。一位交易所人士表示,“目前在交易所備案發行的私募債,其發行人多為政府平臺公司或國有企業,并且有信用評級和擔保。”
此次出事的“僑興債”屬于什么?上述券商固收人士稱,“從審批債券發行的角度來看,只有央行、發改委、證監會及相關下屬機構有資格審批‘債券’,地方股權交易中心并沒有這個法律權限。”
該人士稱,“在地方股權中心備案的所謂私募債更像是資信欠佳的企業通過民間借貸的方式直接向投資人借錢。”也就是說,“僑興債”其實是一種“債權”而非法律意義上的債券。
新京報記者通過查閱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廣東股權交易中心(粵股交)的私募債規定發現,類似粵股交這樣的地方股權交易中心,對發債企業的凈資產和盈利能力沒有具體要求,只需由“推薦商”(一般是各種投資公司)向交易所備案即可。交易所對報送材料只進行完備性審核,不對材料具體內容做實質性審核。也就是說,在地方股交中心備案的“債”,不需評級、擔保。股交中心只承擔中介義務,并不起審核監督的作用。
在僑興債違約一事中,有媒體報道稱作為僑興私募債的托管方,粵股交對僑興集團的財務狀況和還款來源審核把關不嚴,未盡其盡調責任。
不過,在新京報記者采訪粵股交時了解到,粵股交并不直接對僑興集團進行盡調,而是由相應的擔保公司來負責盡調。
1月4日,記者以企業主身份咨詢粵股交,一位業務人員表示,企業主將企業簡介、財務狀況等資料發給他,將根據企業自身狀況安排擔保公司;擔保公司介入后,會對企業進行盡職調查,包括企業的財務狀況、明確的資金用途和還款來源等,盡調通過后,擔保公司會出具保函。
“如果企業資質好,擔保公司盡調比較快,一個月左右企業可以掛牌融資”。該業務人員介紹,慢的話會在6個月以上。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在企業掛牌時,粵股交只收取備案登記費。如果發行私募債,則會收取傭金。具體數量由項目負責人根據公司的情況和募集資金金額而立,資質好的企業一般收募集金額1%的傭金,通常來說是3%或4%,如果資質不那么好融資額不那么高的話,定完風控合規后,傭金比例會更高。當然,費用到底怎么收取,各方可以共同討論。
如果照此計算,2014年發行的10億元僑興私募債,粵股交至少收獲一千萬元。
當記者表示企業能否自己找擔保公司時,該人員稱,如果企業找的擔保公司不是AAA級或AA級的,無法進行擔保,“通常來說,企業自己找的擔保公司不符合粵股交的相關要求”。
編輯:梁霄
關鍵詞:私募 企業 募債 股交 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