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梁建章: 為何城市化有利于治理霧霾天氣?
為何城市化有利于治理環境污染?
大城市化有利于治理環境污染的結論可以從很多方面得到解釋。
首先,城市化尤其是大城市化會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得益于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人口更多的城市經濟效率也更高,所以通常也更發達和更富有。隨著收入提升,人們開始注重生活品質,較之繼續增加物資享受,改善環境變得更有價值。目前中國大城市的環保意識普遍比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更高,改善環境意愿也更強。因此,大城市也更容易推行各種環保措施。比如,北京、上海等地采用的油品質量標準就比其他地區更高,雖然這意味著公眾需要承受更高的油價。
其次,大城市的產業大多為服務業或高端制造業,相比重工業污染較少。而且,大城市一般會對企業的環保要求采用更高的標準和更嚴厲的監管。而城市的聚集又提高了監管效率。相比之下,農村和小城鎮地區普遍存在的高能耗、低標準的工業企業則是各種污染的重要源頭,不僅環保標準低,而且難以監管。在中國工業生產能力過剩,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成為未來經濟增長點的情況下,加速大城市化不僅有利于環境的改善,也有利于產業升級。
第三,城市人口越多,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就越高。而且,因為有更強的經濟實力和更大的規模效應,大城市也可以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中采用更高的環保標準。比如,大城市可以建設舒適和密集的地鐵網來解決出行難的問題,大幅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相比之下,中小城市就沒有足夠的人口規模來支撐地鐵的建設與運營,而人口稀少的農村和小城鎮地區甚至無法提供基本的公共交通。使用私家車或者低效的公共交通其實都會加劇污染排放。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其他大城市治理空氣污染的經驗值得借鑒。倫敦曾被稱為霧都,1952年持續五天的大霧霾導致12000人非正常死亡(Bell等,2004)。此后,英國痛定思痛,通過一系列法案加大措施治理空氣污染。雖然倫敦都會區的人口比1952年增加了15%,但近年來倫敦的空氣質量在全球143個人口200萬以上的城市中居第38位(世界衛生組織,2011)。
又比如,洛杉磯從1943年至1980年代也經歷過嚴重的霧霾天氣,突出表現是1955年9月的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特別是1970年美國《空氣清潔法案》實施后,洛杉磯的空氣質量逐步改善;一級污染天數從1977年的121天降到1989年的54天,再降到1999年0天。從1950到2000年,大洛杉磯都市區的人口從425萬增至1466萬,汽車數量翻了數倍,其間空氣質量卻經歷了脫胎換骨的提升。倫敦和洛杉磯的例子也都表明,提升空氣質量不需要控制人口。
編輯:梁霄
關鍵詞:人口 大城市 城市 北京 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