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工讀學校再審視:能改變問題學生 可家長拒送來
有學校仍有警察駐校
12月26日下午5點,位于上海市閔行區的啟德學校下課鈴敲響了,學生們飛快地從樓上跑下來,然后自覺地在樓梯口排好隊,等教師下來帶他們去飯堂。
途中遇到其他教師,這些學生會開心地打招呼“老師好”,然后說笑著走去飯堂。
無法想象,這些看起來非常有禮貌初中生們,曾經都是從各個學校被送過來的“校園一霸”。啟德學校潘老師告訴澎湃新聞:“(這些學生)一般都是老師沒精力管,家長沒能力管的學生,才會被送到我們這里。”
成立于1979年的啟德學校,至今已有37年歷史,前身是上海縣工讀學校,后來上海縣與閔行區合并后,被改名為閔行區工讀學校,2001年正式更名為啟德學校。
校長梁根余介紹稱,雖然更名后“工讀”二字被隱去了,但學校的性質并未變,還是一所以接收“問題少年”為主的專業教育學校。
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未成人若出現“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強行索要他人財物……”等九類“嚴重不良行為”,可以被送到工讀學校進行矯正和接受教育,繼續義務教育。
“以前工讀學校的學生都是由公安機關遣送過來的,有些輕微違反或構成一定刑事的學生,都會被強制送到工讀學校。”梁根余說,以往的工讀學校都是“半工半讀”,學校里專門讓學生勞動的車間,因此被稱為“工讀學校”。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我國第一所工讀學校成立于1955年,至今已經有61年的歷史。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工讀學校的性質和內容已經慢慢發生了改變。
梁根余說,雖然現在啟德學校仍然有一名公安干警長期駐校,從事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但工讀學校與公檢法的關系卻不似以往密切,已經在慢慢削弱了。
梁根余告訴澎湃新聞,現在上海市有12所工讀學校,但真正意義上的“工讀生”已經沒有了,“就是那種由公安機關定性后,被強制送去工讀學校的學生已經沒有了。”
而這樣的情況,源于1999年《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由“強制實行”,改為了“對未成年人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應當由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或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
“由強制變自愿,也間接導致一些工讀學校由于沒有生源而被關停或邊緣化了。”梁根余說,現在社會上對工讀學校仍有需求,但因為不能強制,導致需求變得非常矛盾,而政策上的不重視,導致工讀學校慢慢被社會遺忘了。
編輯:梁霄
關鍵詞:學校 學生 工讀 審視 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