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中國正走在重返世界之巔的道路上
中國人有“大國情結”,因為這個國家曾領先世界上千年,后因內憂外患而跌入低谷,但通過長達百年的奮斗和犧牲,中國又快步趕了上來,正在重返世界之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離我們如此之近。80年前,在日本大舉侵華、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之際,毛澤東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完成了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征,為打敗日本法西斯,建立人民共和國奠定了根基;25年前,蘇聯解體,東歐崩潰,社會主義陷入低潮,鄧小平決定“兩手都要硬”,加速改革開放,使人民共和國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一;近年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逆經濟全球化趨勢蔓延,西方霸權在南海等地傲慢地挑釁中國,習近平主席展示了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的堅定意志和強大信心,挫敗了挑釁,并以G20杭州峰會為轉機,開創了中國引領經濟全球化的新格局。回望這80年的歷程,我們看到中國正大踏步地重返世界之巔,看到中國軟硬實力的全面崛起,這一切必將對國際秩序的未來演變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一、 毛澤東:一定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史詩般的奇跡,中國工農紅軍轉戰了十四個省,戰勝了人間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突破了上百萬敵軍的包圍封鎖,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從南方轉移到了西北,為建立統一戰線,推動抗日戰爭和創建新中國奠定了基礎。80年前,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后說了一番驚天動地的話:“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傅作義將軍后來回憶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時,曾引用毛澤東這段名言,感嘆道,當年毛澤東說這番話的時候,他手下只有不到8千人呀。
在同一個講話中,毛澤東詳細分析了中國國內外時局和國內階級關系的最新變化,提出要團結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投入抗日戰爭。他還談了為什么要把“工農共和國”改為更具包容性的“人民共和國”:“我們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農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 因為日本侵略的情況變動了中國的階級關系,不但小資產階級,而且民族資產階級,有了參加抗日斗爭的可能性。”毛澤東還指出,“中國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人口是工人和農民,所以人民共和國應該首先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利益。但是人民共和國去掉帝國主義的壓迫,使中國自由獨立,去掉地主的壓迫,使中國離開半封建制度,這些事情就不但使工農得了利益,也使其他人民得了利益。包括工農及其他人民的全部利益,就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利益。”
隨之而來的歷史巨變迅速印證了毛澤東的遠見卓識,這個講話發表后的短短14年間,人民戰爭摧枯拉朽,日本戰敗投降,國民黨兵敗如山倒。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登上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是一個經歷了數千萬人流血犧牲后真正獲得了完全民族獨立的人民共和國,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全新的國家,一個以人民整體利益為依歸的超大型國家。毛澤東主席還準確地預測:“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盡管在重返世界之巔的探索中,中國也經歷過無數艱難曲折,但我們最終以全方位的崛起震撼了世界。
二、 鄧小平:一定可以證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1989年中國發生了“政治風波”,1990年東歐發生了劇變, 1991年 12月 25日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蘇聯解體,紅旗落地,西方世界歡呼雀躍,美籍日裔學者福山宣布歷史終結了,同時我們內部也充滿悲觀情緒,懷疑“紅旗還能打多久”的大有人在。于是,有人主張放棄社會主義,全面接受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同時也有人呼吁“全面抵制”西方,認為在經濟領域多一份外資就多一份資本主義。但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鄧小平在這場嚴峻的危機中看到了中國社會主義的機遇,蘇聯解體之后才 20來天,他就以異乎常人的勇氣和洞察力,決定開啟劃時代的1992年南方視察,他要向自己的人民做一個重大的宣告。
鄧小平應該是中國高級領導人中最了解蘇聯及東歐和蘇聯模式的。他 1926年曾在蘇聯留學近一年,1949年之后又 7次訪問蘇聯,會見過當時蘇聯和東歐的幾乎所有最高領導人。他的基本判斷是,蘇聯和東歐首先失敗在經濟上,失敗在人民生活水平停滯不前上,失敗在他們的領導人動搖了對社會主義的信念上,所以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反復強調:“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現在一些人只說不改革開放是死路一條,這是非常不準確的,鄧小平把“堅持社會主義”放在最前面,他對此是深思熟慮的。
在南方談話前,鄧小平對蘇聯和東歐的事態發表了一系列評論。 1989年 9月 4日,他表示:“東歐、蘇聯亂,我看也不可避免,至于亂到什么程度,現在不好預料,還要很冷靜地觀察。”他還表示:“在這些國家動亂的時候,中國要真正按計劃實現第二個翻番,這就是社會主義的一個成功。到下個世紀五十年代,如果我們基本上實現現代化,那就可以進一步斷言社會主義成功。”1990年 7月 11日,他向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指出:西方對東歐的變化“不要高興得太早,問題還復雜得很”。1990年 12月 24日,東歐已經出現了劇變,蘇聯呈現一派亂象的時候,鄧小平說:“國內外形勢比我們預料的要好。” 1991年 8月 20日,也就是蘇聯解體前 4個月,鄧小平說:“現在世界發生大轉折,就是個機遇。”
回頭來看,鄧小平看到了機遇,但也看到了風險。他認為中國要大力“利用”外資,但“外資”只能是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是對中國整體實力的補充,中國決不能被外資控制,而是要通過引進外資和其他外部資源來壯大自己,最后反過來超越西方。鄧小平對中國社會主義深具信心,1989年11月他對來訪的外國客人說,“一個冷戰結束了,另外兩個冷戰又已經開始。一個是針對整個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個是針對社會主義的。西方國家正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國堅持社會主義,不會改變。……只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同一年,他在總結1989年“政治風波”的教訓時對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這樣說:“整個帝國主義西方世界企圖使社會主義各國都放棄社會主義道路,最終納入國際壟斷資本的統治,納入資本主義的軌道。現在我們要頂住這股逆流,旗幟要鮮明。因為如果我們不堅持社會主義,最終發展起來也不過成為一個附庸國,而且就連想要發展起來也不容易。”他還清醒地指出:“現在國際市場已經被占得滿滿的,打進去都很不容易。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在這一點上,這次暴亂對我們啟發十分大,十分重要,使我們頭腦更加清醒起來。不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就沒有前途。”
環顧世界,許多國家也實行了對外開放,但真正成功的不多,他們往往不是真正“利用”了外資,而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都被西方資本控制了,甚至百姓財富被華爾街金融大鱷洗劫一空。但中國不一樣,我們有完全獨立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國防體系、科研體系,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傳承;有前30年所奠定的制度基礎、工業基礎和社會基礎,包括婦女解放、土地改革、教育普及等偉大的社會革命,所以鄧小平堅信中國有能力在開放中趨利避害,汲取西方和其他文明的長處,同時保持自己的自主性。隨之而來的中國迅速崛起也印證了鄧小平的遠見和魄力:中國通過全方位的改革開放,通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使整個國家面貌煥然一新,絕大多數國民的財富大幅增長,中國迅速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最大的貿易國、最大的外匯儲備國、最大的游客輸出國,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中產階層,這與西方模式下多數民眾財富20來年鮮有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中國還基本實現了全民養老和醫保,雖然水平仍然參差不齊,但這樣的社會保障美國還沒有做到。中國成了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幾乎為美國的兩倍,世界對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的關注也一浪高過一浪。雖然中國社會主義道路還面臨諸多挑戰,但在國際比較中已經明顯勝出,這條道路將越走越寬廣。
三、 習近平:一定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要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他指出,我們既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我們要“把握世界大勢,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時代前進潮流中把握主動、贏得發展”;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6年發生了兩件大事,展現了習近平主席的遠見、勇氣和擔當。它們既是“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又是中國重返世界之巔進程中具有深遠意義的里程碑。
第一件大事是中美圍繞南海仲裁案展開的尖銳斗爭,包括軍事斗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明確要求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大目標下來認識和推進,并為此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指揮一系列重大軍事行動。2016年6—7月間,也就是南海爭議的關鍵時刻,美國竟派遣兩個航母戰斗群進入南海,公開叫囂已做好開戰準備。中國人民解放軍直面這種挑戰,向全世界宣布自7月8日起,在南海進行戰役級的大規模演習,之后其他相關反制措施也一一到位。這些動作都明確地告訴對方:豺狼來了有獵槍!“10個航母開來也嚇不倒中國。”
這一次較量很好地體現了習近平主席近年來提出的“治軍”思想:軍隊要“聚焦能打仗、打勝仗”。他強調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他將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上,突出海上軍事斗爭和軍事斗爭準備,有效控制重大危機,妥善應對連鎖反應,堅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統一和安全。
許多境外媒體曾預測,美國航母編隊在7月12日仲裁法庭的決定出臺后就可能立即闖入中國島礁海域,結果卻發現美國航母編隊退到了菲律賓以東的海面。無疑,在中國強有力的反制措施面前,美國退卻了。中美圍繞南海的斗爭還會繼續,但這場基于意志和實力的較量已證明,美國想以武力威脅來阻遏中國崛起的企圖已宣告破產。這場斗爭的偉大意義怎么評價都不會過分。
另一件大事就是2016年 9月初中國作為主席國在杭州舉行的G20集團峰會。代表世界經濟總量85%、世界貿易80%、世界人口60%的20個成員國以及相關國際組織的領導人齊聚杭州,討論并最終通過了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提出的解決世界經濟難題的方案。如果說圍繞南海的軍事斗爭代表了中國硬實力的強勁崛起,那么G20杭州峰會的進程則代表了中國軟實力毋庸置疑的崛起。
一段時期以來,國際經濟形勢低迷,世界貿易持續下滑,各種形式的民粹主義、逆經濟全球化、保護主義盛行。國際政治危機也此起彼伏,從歐洲難民危機到英國公投“脫歐”,很多國家的領導人根本無暇顧及全球經濟治理難題,中國自己的經濟也面臨下行壓力。許多西方媒體看好這次峰會的人不多,認為中國舉辦G20杭州峰會,等于接手了一個爛攤子,至少也是運氣不好。但G20杭州峰會展示出的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使整個世界眼前一亮,豁然開朗。無疑,中國軟實力正以比原來預計更快的速度崛起,中國在重返世界之巔的進程中又邁上了新的高度。
當前世界軟實力的總體格局仍然是“西強我弱”,但G20杭州峰會的成功經驗說明,只要我們具有真正的道路自信,能夠從人類的整體利益出發,以中國已經取得的成功經驗為依托,把握時機,順勢而為,敢于發聲也善于發聲,那么改變“西強我弱”話語格局的進程可能大大加快。一個原因是西方軟硬實力走衰的速度比我們想象得還要快,從英國“脫歐”公投到美國大選的紛繁亂象都說明了這一點。G20杭州峰會的過程中已看不到西方真正有分量的倡議,更毋庸談西方的道德感召力了。與此相反,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其他成員幾乎都在期待中國方案,因為中國提出的倡議的確更符合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利益和愿望。 在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是“得道多助”。G20杭州峰會有可能標志著在全球治理領域內,“西強我弱”的話語格局已開始發生逆轉。
習近平主席對G20杭州峰會的成功進行了言簡意賅的總結:“我們運用議題和議程設置主動權,打造亮點,突出特色,開出氣勢,形成聲勢,引導峰會形成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引領性、機制性的成果,實現了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為全球增長提供動力、為國際合作筑牢根基的總體目標。在這次峰會上,我們首次全面闡釋我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首次把創新作為核心成果,首次把發展議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協調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首次發布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首次把綠色金融列入二十國集團議程,在二十國集團發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國印記。”
筆者前后6天作為央視嘉賓在北京和杭州關注和點評G20杭州峰會,近距離地觀察了整個會議的進程,認為中國方案得到與會成員高度認可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這些方案能夠站在人類共同發展的高度,尋求大家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二是中國設計的峰會主題背后是中國的成功實踐,“創新、活力、聯動、包容”四大主題其實就是中國理念和中國道路的一種概括。例如,會議提出的“創新”,主要指創新增長方式,這不同于過去G20搞的貨幣主義政策,而是中國創新增長方式的實踐,而杭州本身就是這種實踐的縮影:杭州在電子商務、普惠金融,移動支付等領域都走在中國的最前列,也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三是習近平主席在會議過程中展示出的坦誠自信,通過一次次的講話和溝通,他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念,為世界經濟困境點出了問題,開出了藥方,指出了方向,交流了經驗,勾勒了前景。
G20杭州峰會的最后一天,習近平主席代表二十國集團,宣布會議達成的共識:第一,我們決心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規劃路徑。第二,我們決心創新增長方式,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第三,我們決心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第四,我們決心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的作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第五,我們決心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二十國集團合作成果惠及全球。很難想象過去任何一個國際會議上能夠發表一份如此“中國味兒”的會議公報,使用“規劃路徑”、“放眼長遠”、“總體目標”、“開辟新增長點”、“綜合施策”、“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中國理念和中國話語。由此,我們可以認為,G20杭州峰會可能是中國軟實力崛起的一個分水嶺,是中國重返世界之巔、實現民族復興夢的一個里程碑。中國的聲音,特別是中國在全球治理領域內的聲音,以后將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得到重視。
從紅軍長征勝利到G20杭州峰會的成功舉辦,我們看到了中國正大踏步地重返世界之巔,看到了全面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前景,看到了真正的道路自信和話語自信,看到了中國軟硬實力的全面崛起,看到了我國領導人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所展示的遠見、勇氣和擔當。這一切改變了中國,震撼了世界,必將深刻地影響未來世界秩序的演變。崛起的中國,將繼續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搏擊風浪,引領經濟全球化的新浪潮,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中國重返世界之巔的偉大進程也會因此而變得更為壯闊。
(作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 世界 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