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P2P平臺扎堆集團化會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從今年8月網絡借貸監管細則落地后,P2P行業走集團化路線似乎正成為潮流。日前,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坦言,在監管細則落地后,P2P集團化多數意在合規。但也有觀點指出,P2P企業集團化雖能整合業務,但這是否為合規最優路徑、會不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反而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仍需仔細考量。
現象
P2P為求合規扎堆集團化
不少投資者今年都有種感覺,以往投資的網絡借貸平臺都不叫P2P了,動輒以理財平臺的姿態出現,名稱也變為“某某集團”。事實上,P2P企業今年集團化的步伐從未停止:今年6月,積木盒子宣布升級為品鈦集團;7月,美利金融升級為集團品牌,并且關閉理財端;8月行業監管細則落地后,P2P集團化的趨勢更逐漸明顯:優分期改組為和創金服,隨后,包括網貸網、銀客、愛錢進、開鑫貸等都紛紛對品牌進行集團化升級。
P2P為什么要集團化?“最直接的因素還是出于合規考慮”,盈燦咨詢分析師童穎曼認為,監管明確規定,P2P網貸平臺不得自行發售理財等金融產品募集資金,不得代銷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托產品等金融產品,“平臺想代銷其他的金融產品,就需要成立另外的公司,以符合監管要求。”
疑問
打“擦邊球”的創新?
但問題是,集團化就意味著真的合規么?有業內人士在和記者溝通時也無奈表示:“對于有些問題是否合規,其實平臺自身也未必清楚,或者說其實是心知肚明,但只要是監管沒有明令禁止,就自詡為‘創新’了。”
以基金代銷業務為例來看,按此前證監會的監管要求,代銷公募基金必須持牌銷售,即相應的代銷機構必須有證監會予以核準發牌。
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剛剛拿到B輪融資的廣州本土P2P企業PP money近期啟動集團化戰略,在其官網上,除了傳統的“投資理財”欄目,更有基金超市,內有包括易方達、廣發等多只基金在售。
不過,記者在證監會的公開信息查詢中,并未發現有PP money或者其關聯公司的持牌信息。那為何該公司可以代銷基金?記者嘗試購買后才發現,實際上,PP money是與一家名為“盈米財富”的機構合作,當投資者想購買產品時,相當于在盈米財富中另設賬戶,而后者則具有基金代銷的牌照。
“類似于這種導流的方式,證監會也注意過,甚至約談過,但最終不了了之”,一位基金業內資深人士認為,不少互金平臺都是瞅準了“法無禁止即可為”而與各類基金代銷集團展開合作,“基金代銷公司看中了流量,也樂意之極”。但她也坦承,這種模式隨時有被監管叫停的可能。
風險
互金集團“內部防火墻”不能忽視
在童穎曼看來,長期來看,P2P集團化以后,子公司可以拓展業務類型,開發新客戶,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以實現集團利益最大化。
“但網貸平臺集團化以后,不能忽視內部防火墻制度”,童穎曼認為,P2P集團化本身并不會導致內部風險增大。不過,如果集團內部風控不夠嚴格,沒有很好地執行“防火墻”制度,就可能致使風險在P2P集團各子公司之間傳遞。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P2P網貸平臺高管甚至認為,在集團化以后,網貸平臺的關聯交易不可避免,但一旦“失控”,風險蔓延和波及程度就可能超乎想象。另一位業內人士則透露,有P2P集團甚至通過復雜化子公司的形式,能夠變相進行“自融”,最終甚至“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對此,童穎曼表示,關聯交易并未在法律明令禁止之列,集團化的公司在實際業務中也時常存在關聯交易。“而自融,P2P的監管細則是明令禁止的”,童穎曼表示,“防火墻”制度建立能夠在集團內最大程度隔離風險。
有意思的是,為避免混業經營,在今年上半年剛剛完成集團化的積木盒子近日再次分拆,兩家公司各自是獨立的法人實體,擁有各自獨立的品牌、辦公場地、管理和運營團隊,相當于完全正式獨立。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P2P 集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