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頂層設計開局 試點突破先行——2016年國企改革“施工”全面提速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王希)“改革”,是國有企業發展的關鍵詞。
2016年國企改革有何亮點?去產能、兼并重組等備受各方關注的改革進展如何?接下來怎么改?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在9日舉行的媒體吹風會上給予了回答。
全面改革有序有力推進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在吹風會上介紹說,在去年基礎上,今年圍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又先后出臺了7個專項配套文件,其余4個文件均在履行相關程序,國企改革頂層設計“1+N”文件體系基本形成。
圍繞促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一系列改革舉措正在落地: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中央企業的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超過92%,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達到68%。
——企業員工持股試點,已確定了10家試點的中央企業三級子企業名單。
——董事會建設、兼并重組等“十項改革試點”全面鋪開。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為例,目前“兩類公司”改革試點企業合計已達10家。
“管人管事管資產,是法律明確的出資人三項主要法定權益的形象概括。”國資委副主任劉強說,黨中央提出建立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能簡單理解為從“三管”到“一管”,而是要在行使好出資人法定權益基礎上,更加注重資本流動性的特點,運用市場手段、方式和機制進行監管。
此外,為了給改革者撐腰鼓勁,讓國企負責人敢干事、愿干事,國資委專門出臺文件初步建立了改革容錯機制。
實踐證明,改與不改不一樣,改得快與改得慢不一樣。隨著一系列舉措落地生根,改革增活力、強動力、釋紅利的積極作用有效發揮。
“企業效益恢復性增長的目標初步實現。”張喜武說。數據顯示,1至10月,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8.7萬億元,同比增長1.2%,扭轉了連續18個月的下滑局面。
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對于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供給側改革是長期任務,其中,國企改革是重要抓手。
同時,一些國有企業主業不突出、管理層級多、產能過剩嚴重等問題,也迫切需要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解決。過去一年這方面進展不小。
加大兼并重組力度。張喜武說,在去年完成6對12戶中央企業重組基礎上,今年國資委繼續推動了5對10戶中央企業進行重組,目前中央企業戶數已調整至102戶。
堅決瘦臃腫之身。近半年內,中央企業累計減少法人1777戶,很多企業形成了“集團總部-專業化公司-生產單位”的三級管控架構。
加快“僵尸企業”市場出清。截至10月末,中央企業已完成分流安置富余人員11萬人;中央企業化解煤炭、鋼鐵過剩產能分別達到3512萬噸和1019萬噸,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棄舊是為了揚新。2016年中央企業在推動創新驅動,搭建“雙創”平臺,建立產業基金推動結構調整等方面不斷發力。數據顯示,目前中央企業發起和參與的基金超過200支,總規模超過6000億元。
明年國企改革怎么改?
針對下一步改革將向何處去的提問,張喜武說:“去年是國企改革政策制定出臺年,今年是政策落實年,明年將是改革見效年。”
他表示,明年改革將繼續圍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核心,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做好增強活力、優化配置、提質增效、防止流失、加強黨建五項重點工作。
就央企重組等熱點,張喜武回應說,中央企業重組整合,不是簡單地減少戶數,也不是單純地做大規模,而是為了內強企業素質、外優市場表現,為了行業產業的調整優化、轉型升級,為了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我們將加大這項改革的力度,“明年(央企戶數)將到兩位數以內”。
此外,據介紹,目前國企功能界定分類基本完成,定量復核后近期即可公布,與之相配套的分類考核方案已經制定。
對此,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介紹說,對主業處于充分競爭領域的企業,將主要考核其經濟效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對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除了經濟效益外,還要考核其服務國家戰略的情況;對公益類企業,重點考核其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能力。(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2016年 國企改革 全面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