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面對沖擊 音樂產業如何“擁抱”互聯網?
新華社成都12月5日電題:面對沖擊 音樂產業如何“擁抱”互聯網?
新華社記者白瀛、許茹
互聯網對傳統唱片業造成嚴重沖擊,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面對不可逆轉的潮流,音樂從業者應如何作為?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四川省文化廳等單位4日在成都主辦的“音樂產業國際論壇”上,多名音樂人和相關機構負責人提供了幾種與互聯網“擁抱”融合的發展思路。
互聯網催生新的盈利模式
網易云音樂副總裁丁博指出,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音樂的途徑、創作音樂的方式都發生了變革,音樂產業的盈利模式也不能僅靠傳統的賣唱片,必須“與時俱進”。
2014年8月2日,汪峰鳥巢演唱會開創了國內演唱會網絡直播的先河,合作方樂視也成為國內最早涉足演唱會在線直播的公司。
“大約30萬人看了這場收費的直播。”樂視音樂戰略高級總監張昭軼說,“直到那時候,我們才知道演唱會在線直播是有市場價值的。”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稱,演唱會在線直播已全面常態化,漸成票房、贊助之外的盈利方式。樂視、騰訊、優土、愛奇藝等老牌視頻網站,陌陌等社交平臺,芒果TV等電視臺APP都在積極開拓演唱會直播領域業務。
與演唱會一樣,音樂節也正加速互聯網化。2015年,樂視音樂與摩登天空合作將上海草莓音樂節打造成國內首個付費直播音樂節,騰訊視頻獨家直播簡單生活音樂節,理想音樂節則通過彈幕、虛擬禮品等方式打造互聯網音樂嘉年華。
“網絡演出直播在經濟收入、用戶人數、影響力等方面都呈現極高的增長趨勢。”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會長朱克寧說,“在很多演出領域,互聯網已經從之前的‘試水區’成為‘必選項’。”
QQ音樂總法律顧問楊奇虎認為,互聯網和音樂并非不可調和的矛盾,在摧毀舊的唱片工業體系的同時,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推動了產業升級。
編輯:梁霄
關鍵詞:音樂 互聯網 產業 直播 音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