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當“故事”遭遇市場考驗 名人農產品能走多遠?
高身價VS高期待 明星農產品模式能否持續
對于“大佬們”的農產品,消費者消費的不僅是產品本身,也許還有獵奇心理和對企業家的敬意。但是,人們會為這種精神消費持續買單么,這種模式能否復制,又能否持續?
有“故事”的農產品往往都有更高的“身價”。在天貓上,5kg的優級褚橙售價148元,5kg的特級褚橙售價168元。8粒裝的“潘蘋果”天水花牛蛇果禮盒售價38元,每斤售價在12元到13元。相應的,消費者對于這些農產品品質也有更高期待和要求。
但從現實看,農業生產周期長,風險大;優質農產品的市場前景好,但儲存、物流等瓶頸依然不暢通;上下游風險難以把控;產品受季節性制約大,無法如制成品一般保持穩定的品質等等。這些難題的形成和解決,都非一日之功。
2009年,丁磊決定養豬,如今,已經走過了7個年頭。“我們的動作一直很慢,因此這個段子每年都會被大家翻出來嘲弄一番。”網易方面曾如此自嘲,當年第一批豬只有100多頭出欄,網易表示“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養豬中所面臨的問題。”
一位明星農產品的負責人則向北京晨報記者講述了“最后一公里”的煩惱,“今年,我們把部分快遞交給一家大型快遞公司負責,但是很快這家公司就不愿意接我們的單了,因為雙方約定暴力配送造成的損失要由快遞公司賠償,他們賠不起了。”這位人士表示,在農產品配送中,損耗在所難免,“但是消費者不理解這些。”最終,為了保證產品的品質和口碑,這家公司只能限制對一些地區進行配送。
從“傍大腿”到“小而美” 農產品站上朋友圈“新風口”
農產品的故事,不僅僅在商業大佬們的果園和餐桌上。如今在朋友圈,這些故事也正流行。
不知道從何時起,琯溪蜜柚、煙臺大櫻桃、贛南臍橙、云貴火龍果、四川獼猴桃等全國各地的水果都涌入了朋友圈。新媒體營銷正逐漸取代傳統的批零模式。
“農產品很適合這種分享模式去銷售。你的朋友會告訴你,你買的產品是如何種出來的,那里的氣候如何?環境怎樣?人們是如何采摘、包裝、加工的。自然會有一種信任,讓人們愿意嘗試。”一位微商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她剛剛加入了銷售水果罐頭的行列,無添加的賣點讓她獲得了不錯的銷量。
快遞紅利也讓農產品微商成為可能。大部分農特產品的貨值偏低,卻都是重貨。“以前我們發EMS,一箱標準件就要36元,加上打包,一箱水果快遞費就要40元。”一位商家告訴北京晨報記者。2015年各大快遞公司紛紛推出了針對區域農特產的運費優惠活動。以琯溪蜜柚為例,活動價格最低曾達到4元/單。快遞公司們也看到了區域農特產帶來的快遞增量市場。
曾有媒體統計,農產品微商雖然做的規模都很小,都是個體戶運作,但80%都是賺錢的,相反電商網站上的農產品店鋪80%都是虧損的。從“傍大腿”到“小而美”,有故事的農產品正站上朋友圈的“新風口”。
北京晨報記者 劉映花
編輯:梁霄
關鍵詞:農產品 故事 名人 市場 熊貓 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