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朱志強:用活黨報“杠桿”,引領體育發(fā)展
黨報黨刊的視點,是中國體育運動應有的傳播格局,也是每一個體育運動管理者需要的思維高度
35年前,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人民日報發(fā)表題為 《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的評論員文章。一句登高疾呼,不僅讓“女排精神”刻印國人心中,而且激勵了幾代體育人。今年女排奧運奪冠,《壯哉,女排精神!》的評論員文章,讓廣大讀者有了一份久違的感動,更激發(fā)了國人參與體育、關注體育的蓬勃熱情。
體育運動不應以賽場為限,要贏在賽場,更要贏在理念傳播的輿論場,這是現代體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或許有人疑惑:時至今日,市場媒體無處不在,資訊鋪天蓋地,體育新聞彈窗頻見,還有必要讀黨報?依我看,黨報黨刊與市場媒體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黨報黨刊的視點,不局限于具體賽事或者運動員,更不會盯著體育花邊,而是站在體育強國的高度,聚焦中國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全局。這是中國體育運動應有的傳播格局,也是每一個體育運動管理者需要的思維高度。
從事體育工作40余年,我很珍視黨報黨刊中的體育新聞,尤其是對冰雪項目的報道。2015年,北京與張家口申辦冬奧成功,身處一線的中國冰雪運動從業(yè)者,無人不振奮。人民日報一篇題為《冬奧會來得正是時候》的評論,更是道出了我們的心聲。長期以來,冰雪項目弱勢、不受重視,旁觀者眾、參與者少,亟待一次全方位曝光。從報道習近平主席赴索契出席冬奧會開幕式,到暢想“水立方變身冰立方”的場館建設,從關注“白色經濟”到揭示公眾關注度的悄然變化,各大中央媒體對冬奧的密集深度報道,激活了全社會對冰雪項目的關注,更引燃了冰雪運動體育工作者的信心。可以想見,對“家門口”的冬奧持續(xù)大力的宣傳報道,或將根本性地改變冬季項目長期以來受冷落的態(tài)勢。
黨報黨刊是工作導航。2015年11月25日,各大媒體上都刊出了習近平總書記對辦好冬奧會做出的重要指示,強調要“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辦奧”,也要“加強中外體育交流”。為此,哈爾濱體育學院加快了與京、冀地區(qū)兄弟院校合作,同時加強了與國際體育組織的文化交流。一年多來,我校師生陸續(xù)與北京市體育局、河北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達成合作,有針對性地加強運動員和冰雪專業(yè)學生輸出。同時,我們著眼于為2022年冬奧會培養(yǎng)本土的高層次管理人才。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10月,我校被國際大學生體育聯(lián)合會授權,國際大體聯(lián)中國冰雪運動學院應運而生。
冰雪項目的“解凍”,召喚著所有為冰雪事業(yè)奔走呼號的熱心人,而善用媒體傳播力,往往能為之擴音。在成功申辦冬奧之后,人民日報發(fā)表了我的《冬奧籌備 布局為先》一文,為加快冰雪體育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鼓與呼。建立家門口的場館,是冬季項目的長遠發(fā)展布局,用媒體撬動大眾的理念變遷,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計利深遠的布局?
“3億人上冰雪”時代終會到來,但這個幸福時刻不會自動來臨。若以滑雪譬喻,無論涵養(yǎng)冬季體育文化還是加快冰雪設施建設,中國仍要走過很長的一段爬坡上升的“雪道”。而善于讀報用報,用好黨報引領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杠桿,無疑有助于提升冰雪項目的勢能,最終轉化成不斷發(fā)展的磅礴動能。
(作者為哈爾濱體育學院院長、中國滑雪協(xié)會副主席)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朱志強 黨報 體育發(fā)展 中國體育運動 體育運動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