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與國內脫節、眼光挑剔成為“海帶”的硬傷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些一路披荊斬棘、從國內飛到國外又一路“殺回來”的海歸變成了“海帶”?對此,不少留學生及專家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不了解國內就業形勢是海歸回國找工作時最大的“絆腳石”。
《報告》顯示,不熟悉國內就業形勢是海歸就業的主要劣勢,半數被調查者認為自己“不了解國內的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以及“回國時間晚,錯過校招季”。
碩士畢業于英國某高校的丁諾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就讀金融專業的她總聽周圍的親朋好友說,在國外學這個專業回國最好找工作了。在這一年多的研究生生活中,忙于學習、旅游、參加各種活動的她并沒有過多關注國內的就業市場,只是覺得“回來一定能找到一份工作,先抓緊時間在英國體驗生活吧”。
去年9月一畢業,丁諾趕緊回國,卻發現自己已經錯過了一些企業的網上申請,甚至筆試和“一面”,這讓丁諾備受打擊。在家人的幫助下,丁諾趕緊進入一家銀行開始實習,直到今年3月,丁諾不斷地網申、投簡歷、筆試、面試。
這樣的經歷不僅讓沉浸在異國生活的丁諾十分迷茫,一輪輪的被拒經歷也讓她感到,找不到工作比當年收到申請學校的拒信還要痛苦百倍。“因為在英國讀研的時間很短,我的實習經歷也沒有國內的學生豐富,在國外的實習經歷認可度低,回國實習對當時的我來說實在成本太高了”。
而對于畢業于法國某大學的徐薇來說,自己的提前規劃讓她沒有錯過回國工作的機會,但她卻為此付出了很多。
“當時為了回國實習,有一次我突然收到一家駐外機構在北京實習的面試通知,于是我馬上回國,光機票就花了兩萬元,一周之內往返北京巴黎,就像打了個‘飛的’,同學都覺得我瘋了。”徐薇說。
這次瘋狂的經歷讓徐薇得到了這個實習機會,也讓她順利留在這個機構工作。然而,長期的加班換來的只是一份不高的固定工資,和在法國兩三年的學費加生活費相比,“不知何時才能把那時花出去的學費掙回來”。
對于自己的出國留學經歷,不少海歸都是引以為豪的。這樣的自信和驕傲,讓海歸在國內找工作時更加挑剔,有時甚至會“眼高手低”。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校友會一位代表表示,海歸回國就業優勢明顯,“但是有些人對自己定位不明晰,導致了最后對國內的就業市場不了解,所以回國之后找工作困難。”
海歸在就業時的挑剔,不僅表現在職位、企業發展、薪資等各個方面,還表現在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希望在一線城市工作。而這并不是因為他們“看不上”二三線城市,而是他們認為,這是唯一的選擇。
在英國某高校讀研歸國、如今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蔣恬恬表示,“之所以選擇在北京工作,是因為在二三線城市,能用到我在英國收獲的經歷、眼界、能力的機會太少。相比之下,還是一線城市國際化的機會多一些,也更容易接納海歸。”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