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孫中山誕辰150周年:探尋孫中山香港足跡
中新社香港11月13日電 題:探尋孫中山香港足跡
中新社記者 楊喆
中環,香港的商業及政治中心地區,繁華的道路同安靜的小徑交錯,若留心觀察,不難發現其中豎立著一些關于孫中山的展示牌,提醒人們孫中山與香港的深厚淵源。
1996年,香港中西區區議會設立“孫中山史跡徑”,以十余個與孫中山歷史有關的地點串起他在香港留下的足跡。
城皇街上,一段臺階路段被完整保留,旁邊展牌提示這里為孫中山中學時期上學要經過的道路。拾級而下,便是中央書院舊址所在地,香港第一所提供西式教育的官立中學,孫中山曾于1884年至1886年間在此就讀高年級。
孫中山17歲時來到香港,先后就讀于拔萃書院、中央書院和香港西醫學院。當年在西醫學院的他,其志并不全在學醫。據其后來自述,“以其學課較優,而地方較自由,可以鼓吹革命,故投香港學校肄業”。百年前,這里除了教授醫學,還開設科學、民主等學科。
許多年后,57歲的孫中山受香港大學學生會邀請,在此作題為《革命思想之誕生》的著名演講。他說:“我此行真仿如游子歸家,因香港及香港大學,乃我知識之誕生地也……從前人人問我,你的革命思想從何而來?我今直答之:革命思想正乃從香港而來。”
長期研究孫中山思想的香港校董學會主席高家裕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此一時期深刻影響孫中山的思想,有些通過實踐看到,有些經由書本獲取。“其思想分為兩個脈絡,一個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以人為本;另一個是西方思潮。這些為此后其革命思想形成奠定基礎。”
孫中山師從香港第一位執業的華人西醫醫生何啟,正是后者創立了西醫學院,創辦了香港大學。他不僅是孫中山的老師,也成為孫中山走向革命道路的思想導師,革命期間,何啟也曾給予孫中山支持。
在港求學期間,孫中山便逐漸開始倡導革命,常與陳少白、尤列、楊鶴齡密會,共商反清大計。如今在歌賦街上,當年四人聚會場所也被歸入史跡徑,成為一處棚布遮擋下的熱鬧排檔,幾條長桌短凳,中午時分,人頭涌動,融入市井的喧鬧中。
離它不遠處,則是革命志士楊衢云被暗殺的地方。高家裕說,1895年,孫中山回到香港,與楊衢云等人的輔仁文社合作,成立興中會總會。同年10月,興中會在這里密謀第一次廣州起義,是役失敗,陸皓東等70多人被捕殺。楊衢云后被廣州清吏買兇暗殺。這對于革命是一大損失。
因發動革命,孫中山曾被清政府通緝,后被港英當局驅逐出境,遂在船上約見香港的同志與支持者。如今,當年其船只停泊的三角碼頭已建起中山紀念公園,紀念那段革命歲月。
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謝炯全介紹,孫中山將自己的全部貫注于革命事業,無所保留。他指中山先生孫女孫穗芳曾提及祖父“并未留下一分錢給家人,都奉獻予革命”。
“有人幫他做組織工作,有人幫他買軍火,有人負責宣傳工作。”謝炯全說,革命總會有流血犧牲,但很多人義無反顧,正是源于中山先生堅定的革命思想。
從1895年成立興中會總會,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16年間,孫中山直接策劃10次武裝起義,有6次是以香港為基地秘密發動的。這期間,眾多香港仁人志士給予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以鼎力支持。如今,在位于跑馬地的天主教圣彌額爾墳場里,仍可以看到部分閃亮的名字。這處與鬧市只一街之遙的靜謐所在,長眠著何啟、楊衢云等先輩志士。
“如果沒有孫中山在香港的經歷,革命很難成功。”謝炯全說。
而在高家裕看來,孫中山在香港的活動,也給香港帶來了深刻影響,100多年前,香港尚在英國殖民管治之下,同中國內地分隔。孫中山以此作為根據地進行革命,終于推翻清政府,則讓香港人重新檢視以及感受到這座城市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
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多場紀念活動在香港集中舉行,更詳實的史料得到發現和整理,更多展品得以同公眾見面,無不喚醒香港民眾的孫中山記憶。
孫中山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惟愿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在謝炯全看來,孫中山對于中華民族復興的憧憬,如今正在大踏步實現。(
編輯:曾珂
關鍵詞:孫中山誕辰150周年 孫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