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顧玉才:更多參與 更好保護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支持文物保護工作,今年4月全國文物工作會議召開之前,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強調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秶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格局,讓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渠道更加廣泛、更加通暢,讓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讓文物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讓中華文物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進一步發揮。這是國家文物局和社會力量共襄文物保護盛舉的指導思想和根本遵循。
顧玉才
志愿者從商家手中搶救出長城碑刻,并送到文物部門。
我國文化遺存豐富,不僅數量眾多、品類繁蕪,而且遍布祖國大地。只有動員更多的村民、鄉民、市民參與,才能形成人民群眾保護文物的千堤萬壩,才能更好地保護文物。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面貌改觀提速,三年一新城,五年一新村,如何處理好新貌與故體的根魂關系,在人民群眾新生活的物質空間中,保留下鄉愁別緒、城市記憶、千年文脈的精神空間,不僅要求國家文物局要有責任擔當,也迫切呼喚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迫切呼喚有識之士的群策群力。
多年來,國家文物局始終把社會力量參與置于文物事業發展的重要位置,把社會力量看作文物保護的主力軍和生力軍。在四川羌族碉樓維修、新疆坎兒井保護等工作中,動員并依靠民間藝人、當地群眾參與,實現了少數民族文物的更好保護;今年,國家文物局為長城沿線3400余名長城保護員發放了證件,定制了巡查服裝,一個眾志成城的保護格局正在形成。
文物是中華民族跨越時空的共同財富,肇始于祖先,承接于今人,傳之于子孫,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傳承好文物是每一代中國人的歷史使命。從這個層面講,國家文物局和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都是文物保護的責任主體,彼此目標一致,只是分工略有不同。國家文物局將不斷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的法律建設,開源辟流,疏通渠道,在文物保護維修、博物館建設、購買社會服務等方面,為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提供政策支持。
常言道,“一人踏不倒地上草,眾人能踩出陽關道”。文物保護需要社會力量的更多、更廣泛參與;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需要政府與社會力量共同開拓。首屆“更多參與,更好保護”論壇的成功舉辦,正是審是審時度勢、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的有益嘗試。
(作者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記者 李韻整理)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顧玉才 保護 文物保護 國家文物局 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