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教師職業的吸引力還在嗎
教師結構的“兩個明顯短板”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4年教育統計數據》顯示,總體上,我國小學教師隊伍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層次占41.6%,初中教師本科以上學歷層次達到了70.6%,高中教師已經實現了本科化,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達97.3%。
這些數據背后,隱藏著占比雖小卻不能忽略的鄉村教師群體。
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南依大別山,處在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為了山區的孩子能夠走出大山,年近50的張超已經在這里任教20多個年頭。20世紀90年代從潢川師范學校中師畢業后,他就成為了一名鄉村教師。
眼見著教學條件一天天變好,張超卻發現,鄉村教師流失現象越來越嚴重。他告訴記者,很多師范院校畢業生來到這里“干不久就走了”,而通過特崗計劃招過來的大學畢業生也“留不住、待不久”,“剩下的多半還是當年的中師畢業生”。
近年來,教師流動速度逐漸增快,鄉村教師流向城鎮,城鎮教師流向城市。李瓊表示:“目前我國教師教育院校參差不齊,特別是一些高職高專,報考師范專業的生源質量偏低,這些托底性生源缺少學習動機,將來他們很可能要到基層,尤其是到農村任教,他們的自身素養,直接關系到數以千萬計農村孩子的未來。”
一方面是教師的托底性生源質量問題,另一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碩士以上的高學歷教師數量差距更大。一份美國的調查統計數據(2015)表明,美國小學和初中教師中,擁有碩士學位的比例為47.7%,而我國僅為0.8%,美國超過半數高中教師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我國僅為6.4%。
李瓊認為:“教師的托底性生源質量差、高學歷教師占比小,是目前我國教師結構的兩個明顯短板。”面對高質量教師急缺的現象,她建議,在提升師范類院校、專業培養質量的同時,要逐步提高教師準入門檻,減少低學歷教師數量,從培養源頭和準入門檻上下功夫。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師 職業 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