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要規范機構先要有治療標準,制定治療標準的前提是承認網癮是病
被騙進網癮治療中心的那天,父親對他說:“你爺爺住院了,我們去看看。”他被六七個人按著,被迫接受了一次電擊治療。
2004年,荷蘭人凱特·巴克在阿姆斯特丹開辦了歐洲首家網癮診所。
診所推出了4~6周的治療計劃,所提供的網癮治療方案與治療賭博和酗酒的方法類似,每天收費500歐元。兩年后,有研究者發現,荷蘭人的治療已宣告失敗。
2010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關于未成年人網絡成癮狀況及對策的調查研究》,在這項研究摸底的全國65家矯治機構中,最多的是“學校”,超過三成,其次是“非營利組織”“公司”和“培訓機構”。“醫療部門”占比最低,只有4家。
報告顯示,多數矯治機構獲得相關部門的批準,教育部門最多。然而,多家機構獲批或注冊的經營范圍與網癮矯治并不相關。
“任何只要想辦網癮矯治機構的人都可以辦。”陶然有些憤憤不平。
在他看來,之所以出現電休克治療,正是因為治療網絡成癮的方法比較混亂,應該將網癮納入精神疾病范疇,由衛生部門統一收治。
他面前卻是一個“死循環”:要規范機構先要有治療標準,制定治療標準的前提是承認網癮是病。
幾年前,原衛生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目前并沒有哪一家醫療機構是獲批專門治療網癮的。對于其他并非醫療機構的,由其他部門審批,誰審批,誰監管。
在網癮治療中心時,魏子韓幾乎每天都被送進電擊室。他的伙食頓頓都是白菜豆腐。“沒什么油,不吃就要送去電擊。”母親就在一旁默默監督。
一名“患者”告訴記者,“如果把現在的低頻脈沖治療儀比作30根針通電扎你,那‘第一代’電休克治療儀就是300、400根針”。
“低頻脈沖治療儀所謂的二類保健品不過是個幌子,從本質上來說和電休克治療儀并沒有太大不同。”陶然說,接受電休克治療后可能會出現頭痛和意識模糊、心率不齊、認知損傷、腦部損傷等不良反應,對青少年必須謹慎使用。
這位研究者顯得憂心忡忡:“電擊治療是有適應癥的,主要是針對有嚴重自殺傾向、狂躁癥、精神分裂癥的病人,除此之外都不能使用。”
他也不承認電擊治療是厭惡療法,并非是用懲罰的方式讓患者厭惡網絡游戲。“它給人帶來恐懼,恐懼只能加深自卑。”
陶然曾去德國考察過當地的網癮治療機構。維希爾網癮診所的治療手段令人難以置信:藝術療法,如繪畫、舞臺劇、合唱等;運動療法,如游泳、騎馬、靜坐等;自然療法,如種花、種菜、自己動手洗衣做飯等。
“當然,如果你不愿意去治療網癮,你的監護人可以去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陶然對記者說。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