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網癮是否屬于精神疾病,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
“網癮是病,完全是無稽之談。”從網癮治療機構出來的第6年,魏子韓依舊不承認自己得了病。
1995年,美國的精神科醫生伊萬·戈登伯格在一個心理學論壇上提出“網絡成癮”這個名詞,并制定了“手指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作出敲打鍵盤的動作”等7條診斷標準。
從那時起,針對網癮是不是病的爭議開始了。
沒過多久,戈登伯格就聲明,自己只是想開個玩笑,只是比照病態賭博的定義,編造了診斷標準。
“如果你把成癮概念擴大到人的每一種行為,你會發現人們讀書會成癮,跑步會成癮,與人交往也會成癮。”1997年他曾對《紐約客》表示。
直到現在,網癮是否屬于精神疾病,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2001年中華精神科學會發布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也沒有網絡成癮的相關論述。此后,該標準一直未更新。
十多年來,解放軍總醫院網癮治療中心主任陶然卻一直堅持“網癮是一種心理疾病”的觀點。針對這個命題,他發表了70多篇論文。他為“網絡游戲成癮”制定的9條診斷標準被收錄到美國精神病學會2013年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
雖然這份手冊指出,網絡游戲成癮“缺乏定義標準”“缺乏流行病學研究”,值得進一步研究,不屬于已確定的精神疾病。但陶然覺得,這就像網癮入精神疾病的“草案”,“會在下一次修正后被納入正式的目錄中。”
他對記者說,當今很多人都不承認網癮是一種病,根源是把精神病和精神疾病畫上了等號,“精神病一般指的是嚴重的精神障礙,比如精神分裂癥”。
根據一份權威報告:我國15歲以上人口中,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超過1億人,其中1600萬人是重性精神障礙患者。
在陶然眼中,精神問題滿足兩條就能稱得上疾病:導致社會功能喪失,例如不能工作,不能上學等;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了痛苦。
對魏子韓來說,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可能是從好學生一下淪落到差生的落差感。
“初中我是年級前五,高中打游戲,連中間都進不去了。”
那時候,他迷上了一款名叫《夢幻西游》的游戲。花上15元,就能在網吧待一晚上,之后他干脆就住在網吧里。
“幾乎不和家里人說話,周圍的人說我得了‘網癮’,我不相信。”直到現在,他依舊堅持人是不會被物控制的。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