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劉偉:人文社會科學更要有擔當和批判

2016年11月01日 09:39 | 作者:劉偉 |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學術界有一句話叫“一門學問的科學程度很大程度是看數學在其中的應用程度”,數學非常漂亮,表達很精準。從古希臘開始,就覺察到數學是科學的中心,世界是簡單的,它的運行規則可以用數學來表達。但是,還有一句話叫“一門學問的死亡程度也是看數學在其中的應用程度”,原因在于當它依賴精美的數學模型去表達的時候,形式上可能很漂亮的時候,它的思想可能越來越蒼白。

科學精神,特別是自然科學精神的要義在于質疑,在于發現。相對而言,人文社會科學除了具有一般自然科學的特點之外,更要有擔當和批判。人文社會科學有自身的特點,對此,我們需要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逐漸地摸索。

當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需要注意思考和研究的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人文社會科學作為歷史的科學,它的科學分析和解釋與意識形態的價值指向如何統一?我們知道,但凡一門學問,當它有深刻意識形態的價值指向作為前提的時候,那么它討論的問題一定是有立場的。但是作為科學,它往往不能從一定的立場出發,它是要進行實證分析,最后得到一定的證實或者證偽的。這中間該怎么統一?在中國,我們的世界觀要有所選擇,我們的基本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如何與我們所從事的各個學科的科學的知識體系邏輯結合在一起?這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特殊問題,也是很要緊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人文社會科學作為歷史的科學,它的傳統與現代怎么統一?對于自然科學來說,過去的自然科學知識和它的未來發展之間是自然積累和繼承的過程。人類發現了數字,從1到9,之后經歷了很漫長的時間又發現了0。這是人類智慧的一大進步,可以逐步地發現和積累,并且過去的積累為現在的新發展提供正能量。但是人文社會科學則不盡然,它有可能在特殊歷史時期產生傳統與現代的對立和批判。比如,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中有優秀的,也有現在所謂“糟粕”的。我們有一句話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很理想,但真正做到卻很難。像一面鏡子里面有污點,我們要去其糟粕,把污點去掉,就意味著打碎這面鏡子,而文化不是任人宰割、任人裁剪的,它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傳統和現代之間就會有對立。比如,中國傳統文化在進入現代社會之后,我們發現其中很多與現代文明、現代化是不一致的。所以,我們要革命,于是就有了西化的浪潮,就有了下東洋、去歐美取經的艱難歷程,就有了新文化運動,就有了五四運動。我們現在要重振中國傳統文化優秀的精粹,來指導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去北京大學發表五四講話,我特別期待聽到他講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五四精神和現代化精神的要求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國傳統文化和五四精神之間是有距離的,把傳統文化和現代化融合在一起,和五四精神之間是有差別的。怎么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就在那次講話當中,他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這些都是人文社會科學所特有的。傳統和現代不一定那么自然、那么美妙和諧,它往往帶有尖銳的批判,那么我們就要學會如何在研究當中適應和駕馭。

第三個問題,人文社會科學作為歷史的科學,它的思想內容和它的表述形式之間怎么統一?我是學經濟學的,學術界有一句話叫“一門學問的科學程度很大程度是看數學在其中的應用程度”,數學非常漂亮,表達很精準。從古希臘開始,就覺察到數學是科學的中心,世界是簡單的,它的運行規則可以用數學來表達。但是,還有一句話叫“一門學問的死亡程度也是看數學在其中的應用程度”,原因在于當它依賴精美的數學模型去表達的時候,形式上可能很漂亮的時候,它的思想可能越來越蒼白。怎么辦?特別是對一些應用型的社會科學,伴隨數學的應用、大數據等等方法和工具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它的挑戰性越來越強。我們會發現,有的時候我們提出的可能是一個偽問題,然后我們用非常精美的數學模型證明了這個偽問題確實是一個偽問題。比如,我們提出一個問題“人吃飽了不餓”,然后我們發了一萬份問卷,做了精美的數學處理,最后我們得出結論“人真的是吃飽了不餓”。

第四個問題,人文社會科學作為歷史的科學,它的民族性和它的世界性如何統一?自然科學基本上沒有這個問題,可能在應用上有問題,但是在研究上、學習上沒有這個問題,人文社會科學就有這個問題,怎么辦?我們立足于國家,解決我們國家的問題,但是在學習過程當中,人類文明是包含各種文明的,我們怎么去處理?現在,我們經常講要批判地借鑒國外一切先進的文明和有益的成果,對此我很贊同。我們不能照搬,但批判和借鑒的前提是學習,是認真地學習,先把人家的東西搞懂、搞明白,你才有資格去批判、去借鑒;不要沒有把人家的東西搞懂,只憑“羊群效應”、人云亦云地去批判,那就有盲目性,最后你的批判是沒有力量的,借鑒也是不充分的。因此,不要去盲目地迎合,要從我們自己民族和國家的實際出發,以解釋和處理我們自己問題的成就向世界證明我們自身的強大,以推動國家民族發展并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贏得世界的尊重,并真正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引領性貢獻。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要注意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它的科學性和它的意識形態的價值指向,它的現代和它的傳統,它的思想和它的形式,它的民族性和它的世界性等問題,在自然科學當中或許有,但不是那樣地突出,而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中就很尖銳,需要我們特別注意處理好。

學術之包容、等待之耐心

然而,處理好這些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認為,要處理好這些問題,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首先,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要強調思想之獨立。工科有的時候還要團隊、實驗室,人文社科有些也需要,但最根本的東西是它的思想性,而這種思想性很重要的就是獨立思考,是一種敢于堅持的獨立思考。

其次,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要有學術之包容。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和學習中,如果有不同觀點,大家相互之間、師生之間、學者之間應互相尊重,更多地給予包容,不要就一時的錯對是非,過早地主觀地甚至武斷地下判斷。人文社會科學是歷史的科學,它的很多觀點正確與否、對錯是非,往往不是當代人就能下結論的,真正偉大深邃的思想,真正光彩的東西,其實往往是要經過歷史檢驗、經過實踐檢驗,甚至被歷史重新認識和發現的。這樣給歷史、給后人留有更大的空間,因此,有更大的包容是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很要緊的要求。因為,后人往往比現在的人更聰明,歷史往往比當下更清醒,讓歷史去判斷,讓實踐去檢驗,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

最后,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要有等待的耐心。學術研究要有一個長期的艱苦的努力和探討,要受得住寂寞。古話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研究就是面對書山、學海,只有一個辦法,即只有吃苦和勤奮才能有真正的收獲。但是,苦中還有苦,要一步一步地攀登,不斷地努力才能真正達到頂點。當前,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中面臨的問題還很多,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但都不要緊。王安石在一首詩中寫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就是指你只要站得高,有志向、有家國情懷、有信仰、有品位、有追求、有科學精神,那么一切主觀的、客觀的、短期的、長期的困難,不過是過眼浮云,我們總能站到它的上面,取得偉大的成績。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劉偉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劉偉 人文社會科學 擔當 批判 學術界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精品国产偷窥丝袜在线拍国语 | 久久99久久99久久综合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