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丁亞平:中國主旋律影視創作的發展

2016年10月31日 09:09 | 作者:丁亞平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編者短評:

主旋律影視劇是一種特殊的影視類型,它承載社會主流意識、弘揚時代旋律、宣揚真善美、反映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是中國當代影視劇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家政策的開放,中國影視劇發展迅速,而作為主流話語的主旋律影視劇在創作觀念、主題表現、傳播方式等方面都有較大的轉型和發展。講演以近年來國產電影的票房成績為引,講述了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電影電視劇的概況及意義,通過獻禮片的創作分析了國家形象構筑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以長征為主題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歷史真實和真理性追求的結合的新表現。

丁亞平

丁亞平

國家敘述:“主旋律”和重大題材的創作

這些年,我們的國產電影、電視劇發展得相當快,做出了很大的成績。

2015年,中國電影的票房達到440.69億元。今年有可能達到或超過500億元。現在,全球電影票房大概是330億美元,中國電影總票房在全球票房占比約為18%。亞太地區100億美元多一點,其中40%到50%來自中國。和2014年、2015年相比,2016年市場增速放緩,但只是在增長的前提下的放緩。截至2016年10月15日,總票房377.06億元,比去年同期凈增20多億元;截至9月底,銀幕數38780塊,比年初增長5000多塊,增速非常之快,影院建設也保持旺盛態勢。國產電影年產量約為700部,而電視劇約為1.6萬集。2015年電視劇總產量400多部,1.5萬余集。我們的國產影視劇的產量、產能巨大,甚至可以說,現在的電影、電視劇產能有些過大,而它的社會影響力也確實在不斷增強。這是好事。

在中國當代電影電視劇創作、生產中,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影視片創作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電影電視劇,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和重大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統稱。在當代中國電影電視劇生產中,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創作是一個顯赫的系列,呈獻一個時代的選擇權重。2003年7月28日,國家廣電總局在《關于調整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影、電視劇立項及完成片審查辦法的通知》中指出,“凡以反映我黨我國我軍歷史上重大事件,描寫擔任黨和國家重要職務的黨政軍領導人及其親屬生平業績,以歷史正劇形式表現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主要內容的電影,均屬于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影。”縱觀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電視劇創作,主要圍繞近現代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為主線來構建民族史話語,而重大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則聚焦于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生平業績、工作生活經歷,或表現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涉及各個階級、階層、社會觀念的沖突對民族、國家歷史進程的影響,刻畫歌頌革命領袖和領導人,作品大都史詩般氣勢宏大,兼有動人心魄的戰斗場面,引發人們對當前社會秩序的歷史認同,形成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電影電視劇類型。但注重敘事的豐富完整,以盡可能隱蔽的主觀傾向引導觀眾參與到歷史進程中,將歷史事件與人物個性融入紀實式的戲劇處理中,成為新的發展趨向。

當前,作為主旋律影視創作的重大題材創作,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作品數量相當可觀,影響巨大。作為重構歷史的創作范式,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在新時期應運而生,不斷發展。中國主旋律影視劇出現于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盡管主旋律電影電視劇的定義及其是否能稱之為類型尚存爭議,但它確實代表了中國影視史上為數眾多的一批創作形態。“主旋律”三個字首次出現是在1987年2月召開的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電影局提出的“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口號中,隨著它含義的不斷修正與變化,30年來主旋律影視片活躍在中國電影電視劇最前沿,為主流意識形態駕起通向大眾的橋梁,由于承載太多國家話語,它獲得較大的推動、保護和關注,也曾面臨過許多沖擊。作為民族史的重要一頁,由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現實政治有著殊為密切的關聯性和重要性,這一歷史領域內的重大題材創作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學藝術界顯現壓倒性聲勢,優先占用了各種主題與藝術形式,在新時期以來的中國影視劇壇,找到更多嶄露頭角的空間,頗具一種超常意義,它得到優先重視和長足發展,是顯而易見的。

重大題材主流影視劇創作,與30余年來中國現實政治、歷史記憶與國家認同有著殊為密切的關聯性和重要性,其對民族史之重要一頁的挖掘與呈獻,有時充當中華民族共同體想象的載體,有時強化著主流意識形態整合功能。重大歷史題材及其包含的革命話語的轉型問題,不斷融入現代性的建構與反思,這無疑既有益于歷史理性與當代社會發展的信心和信念的確立,同時,也對于推動中國影視劇的大跨步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家形象構筑:獻禮片的創作

199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從1998年起各個電影廠就開始了獻禮片的準備工作。1998年和1999年的獻禮片,形成中國電影創作特別是“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的高潮。1999年,參加展映的包括《國歌》、《大進軍——大戰滬寧杭》等18部國產新片以及參加復映的影片和在農村地區展映的8部16毫米影片。2001年是施行電影“十五五○”工程第一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廣電總局推出了《相伴到永遠》、《毛澤東在1925》、《真心》等15部影片。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的歷史上,獻禮影片創作在1959、1979、1989、1999年分別大規模出現過。國慶10周年,文化部舉辦“國產片展覽月”,展映《林則徐》等故事片18部,另外還有紀錄片7部、科教片7部、美術片4部。國慶30周年,展出的故事片包括《從奴隸到將軍》等29部,以及紀錄片15部、美術片6部、科教片19部。國慶40周年獻禮故事影片有《百色起義》等24部。1998年,在數量頗多的主旋律影視作品中,出現在市場上取得比較出色成績的有3部紀念領導人百年誕辰的紀錄片、傳記故事影片:《周恩來外交風云》、《周恩來——偉大的朋友》和《共和國主席劉少奇》。

進入21世紀,主旋律影視創作發展出新的類型,有了新的變化,也較為切合影視劇市場的需求。從電影《紅色戀人》、《集結號》到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歷史的天空》、《暗算》、《亮劍》、《潛伏》等涉及紅色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作品,持續熱映熱播,就是這種轉變的表現。從1987年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電視劇、2003年的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視劇到2006年的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電影電視劇,政府主管部門的概念界定,隨著創作實踐的發展而不斷予以擴大或調整。2009年的電影生產形勢,與當年不斷為消費文化提供生產的土壤的電視劇制作與播映情況一致,出現了比較繁榮的局面,特別是獻禮影片創作,將電影生產的熱忱引向了新的高峰。2009年8月19日,中宣部文藝局、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聯合主辦“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向祖國匯報’重點國產影片推介活動”,公布了《鐵人》、《建國大業》、《天安門》、《高考1977》、《大河》、《鄧稼先》、《袁隆平》、《潘作良》等42部重點影片。這些影片,其中的大多數,沒有某種明確的風格,尚是比較豐富復雜的,體現了電影敘事、價值體系上的功能耦合與思想表達。在意識形態宣傳與觀眾接受、喜聞樂見的結合上,在對時代潮流的呼應、選擇與契合方面,盡管還有相當大的空間,但它們的意義卻是不容忽視的。

獻禮片作為重大題材影片是重點(重大)題材創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國家在實施中國由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戰略布局、規劃電影業的總體調控時,仍然高度重視對重大題材影片(特別是與獻禮片重合的重大題材影片)的具體規范和扶持力度。因為它與社會穩定、國家文化安全、輿論導向等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容易形成有利于某種政治意識形態的對話場域和輿論力量。事實上,政府主管部門對其一直都是采取政策導航與基金資助雙管齊下,如同重大題材影視作品的概念界定及其周邊被資助的對象處在不斷調整之中,這套政策性的補貼、鼓勵、鑒別機制也在趨于完善。在政治、專項資金、政策法規的規訓與框范下,獻禮片從國家敘述的實體性文本轉換為功能性概念,作為重大題材影視的意識形態功能被不斷凸顯和強化,一直以來它所要確認自己的首先是一種特殊的國家意識形態載體然后才談得上是一個文化產品,盡管也需要盡力不去破壞電影電視劇的創造力,和觀眾分享影視文化的價值。在產業化不斷演進發展的今天,所遭受的多方面的挑戰及其自身的轉型,是有它的必然性的。

2002年以來,國家廣電總局為了適應WTO的開放格局,配合國家的總體外交,電影“走出去”工程在海外影展規模不斷擴大,僅2002年一年內,就在世界各地舉辦了15個中國電影展,放映了近百部中國影片,其中不乏主流影片,包括旋律色彩鮮明的中國電影。這在世界各國掀起了一陣陣中國電影的熱潮,為中國電影海外傳播以至開拓海外市場打開了一扇大門。

作為主流話語,當代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在新時期以來的中國影壇出現并得以強力推動和發展,是一種創造性的校正,也是一種必然的選擇。氣勢恢弘、波瀾壯闊的“巨片”往往讓人感到震撼,會令人觀之無不對這個國家、民族油然生出肅然起敬之情。新時期中國電影以及電視劇走出封閉、狹小的文化空間,特別是在面臨產業化發展和接受世界電影挑戰的新形勢下,迫切需要站在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民族文化利益的制高點上,擇取那些能夠反映歷史進程或與民族命運攸關的重大事件、重大矛盾,創作出與改革開放后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獨立自主的國家形象相稱的史詩巨片。自強的音符在改革開放后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日益響亮。

過去,我們給外國人印象比較多的是一種刻板印象。將影視創作的主題與歷史性中國及國家形象聯系在一起予以影像建構,在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決策層、電影創作界之間已然達成了共識。記憶和歷史相呼應,潛存著對一個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認知、經驗的融合,選擇與多樣化表現。記憶的顯現,或者說,在構成國家歷史的顯現的客體中突出的是國家的認知與國家形象。美國政治學家布丁認為,“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對自己的認知以及國際體系中其他行為體對它的認知的結合”。它是一系列且行且思的自我認知與國際認知、社會交往與互動、信息輸入與輸出之間產生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結果。

這幾年來,國家主席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出訪國外,帶去的國禮之中往往會有幾套DVD光盤,光盤中包括了中國最熱門的一些影視作品。這個事情大家都知道。這和過去不一樣,現在國禮名單上,出現我們的國產影視劇,這讓大家感到很新鮮。

這種用影視作品作為國禮的做法,在我看來,就像獻禮一樣,都是一種國家敘述,是用我們的文化產品,去和觀眾分享文化的價值。我想,這樣的影視劇,拿出去,還是作為國禮,是有針對性地告訴外國觀眾,中國人最真實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從中我們能感受到,國家國力真的是增強了,而且多了一些文化自信。作為國禮的影視作品,講述的是中國人的歷史和改變的故事,作為中國故事的影像表達,這可能會讓其成為傳播與講述中國歷史文化的生動載體,改變我們這兒講的外國對中國固有的“刻板印象”的可能的路徑。

編輯:邢賀揚

1 2

關鍵詞:丁亞平 主旋律影視創作 主旋律 當代影視劇 國家形象構筑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特黄大片在线播放 | 日韩专区一区国产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色屋99在线播放 |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 | 久久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