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農民進城可保留土地權益 55%的城鎮居民或成地主
守住“四不”
《意見》對完善農地“三權分置”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尊重農民意愿、守住政策底線、堅持循序漸進、堅持因地制宜。更值得關注的是,要守住政策底線中的“四不”——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
這“四不”之前也多次見諸決策層的報道中,被業內解讀稱,“三權分置”成為新一屆政府推動土改的綱領,但是并不意味著要否定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制。中央深改組組長習近平也曾指出,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既要考慮農業,也要考慮農民。
當然,中央在《意見》也提到要“循序漸進”,要充分認識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長期性和復雜性,保持足夠歷史耐心,審慎穩妥推進改革,由點及面開展,不操之過急,逐步將實踐經驗上升為制度安排。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樊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行制度約束下,“三權分置”有其合理性,但是也需要警惕中國出現“新型地主”。他認為,這一設 計從農村的局部來看,不失是一個解決小農經濟問題的方案,既可使得農村土地適度集中實現一定程度的規模經營,也不改變現行土地制度而讓對土地集體所有制有 特別偏好的政府為難。但是,從宏觀來看是存在問題的。
他分析說,如果從農村土地分離出來的勞動力到城鎮就業后落戶成為一般的城鎮居民,則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形:現在中國的戶籍農民估計有65%,如果 將來保留10%的農民種田(保守估計),這就意味著有55%的城鎮人口至少擁有農村的土地承包權,他們要憑借這種土地承包權獲取地租和其他利益。
“這就意味著,將來有55%的城鎮居民是居住在城里的‘地主’,每年要到農村來收地租。”樊明說,農業本不是高盈利行業,如果占人口10%的農 民向這個國家的一半以上的人繳地租,中國的農業將退回到佃農經濟。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農民是自耕農,尤其是農業發達的歐美國家,而中國的農民基本是佃農, 佃農存在明顯成本上的劣勢,中國的佃農要想與世界上的自耕農在統一的國際農產品市場上競爭困難很大。
編輯:梁霄
關鍵詞:土地 經營權 農村 中辦 國辦 創新 承包權 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