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構建大統戰工作格局 強化大統戰工作效應
——貴陽市統一戰線五年工作綜述
強化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 夯實統一戰線可持續發展基石
貴陽市統一戰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于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精神,以抓源頭發現和培養為重點,啟動實施民主黨派干部隊伍建設“兩個一百”工程。截止目前,全市共新提任黨外正科級干部44名、副科級干部88名,引導22名無黨派正科級干部、30名無黨派副科級干部加入民主黨派。各地儲備黨外科級后備干部417名,比2013年新增近100名,占同級后備干部比例的25%。與2013年相比,各區(市、縣)新提任黨外正科級干部增加了3.7倍;在政府部門領導班子配備黨外干部的平均比例由23%增長到28%;在政府工作部門(含社區行政)配備有黨外正職的區(市、縣)數量翻了一番,實現了全覆蓋;南明、烏當、觀山湖、修文等地配備黨外正職的政府部門(含社區)個數分別達到或超過2個,為黨外干部的培養使用增加了保障。采取“三推一選”(“三推”即各區市縣推薦、市直有關單位推薦、各民主黨派市委推薦;“一選”即市委統戰部比選)的方式建立291名黨外副縣級后備干部庫,協助建立各民主黨派領導班子后備干部55名。推薦57名黨外優秀中青年干部參加掛職鍛煉。加大對黨外代表人士的培訓力度,近五年來舉辦主體班次36期,培訓2800余人次。進一步強化黨外代表人士(人物)信息庫建設,對市、縣兩級科級以上黨外干部、具備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黨外人士信息進行了全面采集,1900余名黨外代表人士(統戰人物)進入信息庫。加大政治安排力度,認真落實黨外代表人士在各級人大、政協中的安排,積極推薦黨外人士擔任人大代表、常委、專委會委員,順利完成2012年政協換屆工作及政協委員屆中調整工作,保證黨外人士在政協委員中占有較大比例。
推動各領域工作創新 促進“五大關系”團結和諧
貴陽市委統戰部緊緊圍繞促進“五大關系”團結和諧,認真貫徹統戰工作方針政策,結合貴陽實際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統戰各領域工作全面推進的同時,一些領域工作還實現了新的突破,全市統一戰線團結、穩定、開拓、活躍的局面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一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邁出新步伐。貴陽市統一戰線認真執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加大對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政黨協商的實施意見》以及《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等的學習貫徹力度, 協助黨委搞好政黨協商的組織和落實,不斷推進政黨協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貴陽市委堅持就重大事項和重要問題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以及其他社會各界代表人士進行民主協商,不斷推進民主決策、科學決策。近五年來,協助市委、市政府召開民主協商會、通報會、座談會22次,內容包括市級班子重要人事安排、創新型中心城市建設等。不斷完善黨委出題、黨派調研、政府采納、部門落實制度,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深入調研。推動市委建立重大課題邀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調研制度,推進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市委、市工商聯對口聯系,暢通知情渠道,搭建知情平臺。近五年來,貴陽市各民主黨派共提交調研報告、提案議案、意見建議等1728篇,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支持民主黨派履行民主監督職責,不斷拓展監督內容,推進黨外人士直接參與對全市重大項目、重要事項、重點資金的監督工作。加強特約人員工作,42名黨外人士受聘擔任司法機關和政府工作部門特約人員。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協助民主黨派在三縣一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清鎮市)建立基層組織,豐富了基層民主協商主體。成功圓滿完成2016年各民主黨派市委換屆工作。率先在全省建立臺盟貴陽市支部并支持其發揮優勢,加強對臺聯系,打造成為深化筑臺兩地交流交往的重要平臺。支持各民主黨派開展社會服務,積極參與“7+2”等扶貧開發工作,為貴陽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了有力貢獻。近五年來,貴陽市各民主黨派共協調資金4597萬元,實施支邊項目508個,培訓各類人員2.57萬人次。2016年啟動無黨派人士開展“聚力脫貧攻堅暨大扶貧戰略行動”,50名無黨派人士通過結對幫扶方式,在三年時間內幫助50戶低收入家庭提高收入,實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編輯:韓靜
關鍵詞:貴陽市統一戰線 工作格局 工作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