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農業部: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
近日,國務院發布《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對未來五年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方向和實施路徑作出了明確安排。日前,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就《規劃》出臺的背景、如何貫徹新的發展理念等問題,接受了記者專訪。
記者:目前,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處于什么水平?國務院發布農業現代化規劃,有什么重要意義?
韓長賦: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農業現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沒有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李克強總理強調指出,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是農業發展的根本方向。
“十二五”期間,國務院印發了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農業現代化取得顯著成就。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增”,連續三年超過12000億斤,“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農民增收實現“十二連快”,2015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422元,連續6年保持高于GDP和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兩個高于”的好勢頭。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比超過52%,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3%,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超過60%。應該說,我國農業現代化已具有堅實基礎,進入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梯次實現的新階段,這是我們對今后一個時期中國農業現代化總體特征的基本判斷。
但也要看到,當前農業發展還面臨很多新老矛盾,部分農產品供求結構性失衡、農業競爭力不強、農民增收難度大等問題日益凸顯,相對于快速發展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依然是短板。打個比方,如果說現在工業已經進入4.0時代,那么農業現代化還處于2.0到3.0階段。“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關鍵五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四化同步”目標,就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補齊農業短板。為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作出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決策部署。經國務院批準,由農業部、發展改革委牽頭,有關部門共同參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十三五”規劃要“耳目一新、務實管用”,李克強總理關于“十三五”重點專項規劃“要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科學論證,做深做實”的指示精神,在廣泛聽取政府部門、農業專家、涉農企業、基層干部、農民群眾等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規劃》,并作為支撐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實施的重點專項規劃之一,由國務院審定印發。
可以說,《規劃》既體現了與“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的連續性,又突出了“十三五”的新部署、新要求,特別是突出了落實五大新的發展理念、突出了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是指導未來五年我國農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記者:我們注意到,《規劃》提出了“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定位、發展主線和戰略重點,請問有什么考慮?
韓長賦:《規劃》在“十三五”部署的開篇專列了“戰略要求”章節,提出了“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定位、發展主線和戰略重點。在發展定位上,提出了“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沒有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等戰略判斷。在發展主線上,強調“新形勢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在戰略重點上,強調實施“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突出抓好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三個重點,緊緊扭住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大任務”。
這些戰略要求是在系統梳理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新理念、新論斷、新要求的基礎上提出的。這些戰略思想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三農”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思想理論,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三農”工作的指導思想,也是編制《規劃》的基本遵循。把這些戰略要求放在規劃的突出位置,就是要解決農業現代化的方向和道路問題。形象地說,這部分是《規劃》的“魂”,貫穿于規劃始終,將引領“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發展。
記者:“十三五”規劃《建議》和“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實現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請問《規劃》如何細化落實這五大發展理念?
韓長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我國發展理論的一次重大創新,《規劃》全面貫徹落實新的發展理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謀篇布局,提出了五方面的發展任務。一是創新強農,著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推動供給創新、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增長動力。二是協調惠農,著力促進農業均衡發展。促進產業融合、區域統籌、主體協同,加快形成內部協調、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農業產業布局。三是綠色興農,著力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推動農業發展綠色化,實現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四是開放助農,著力擴大農業對外合作。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農業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五是共享富農,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推進產業精準脫貧、特殊區域農業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農民分享現代化成果。
這五大任務是農業現代化的主基調,集中體現了農業現代化的重點和難點。如果要有個通俗的說法,我總結,“十三五”農業現代化就是要“為全國人搞飯、為農村人搞錢、為城里人搞綠”。搞飯,就是保供給,鞏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搞錢,就是保收入,讓億萬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搞綠,就是保生態,緩解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壓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記者:“十三五”規劃《建議》和“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了“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的目標。請您描述一下,到2020年農業現代化會是什么樣子?
韓長賦:《規劃》緊扣“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的目標要求,從定性定量兩方面對“十三五”目標進行了描繪,提出到2020年全國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國家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農產品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邁上新臺階。具體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產能穩固。未來我們不一定追求糧食連年增產,但一定要鞏固提升糧食產能,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只要市場有需要,就能產得出、供得上。《規劃》提出,到“十三五”末,糧食(谷物)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5億噸,小麥稻谷自給率穩定在100%。
二是產品安全。現代農業一定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高的農業。要實現農業標準化生產和可追溯基本全覆蓋,老百姓吃到的都是質量安全、品質優良、營養豐富的農產品。《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要穩定在97%以上,全國“菜籃子”產品生產大縣規模種養基地基本實現生產過程標準化、規范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三品一標”獲證企業、農業示范基地率先實現可追溯。
三是方式綠色。綠色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要實現生產過程更加綠色,使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型農業基本建成,農業生產不再大水大肥大藥,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取得重大進展,農業生態環境明顯改觀,美麗田園、青山綠水、生態環保成為農業的代名詞。《規劃》提出,到“十三五”末,力爭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0%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
四是設施先進。完善的設施裝備、先進的技術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也是一個國家農業實力的標志。要基本建成配套完善、標準高效的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儲運等基礎設施,技術先進、質量安全、環境友好的現代化養殖場占主導地位。《規劃》提出,到“十三五”末,確保建成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8億畝,力爭完成10億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高標準農田為基礎、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支撐的產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
五是規模適度。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要使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主力軍,農業生產的組織化、專業化、標準化、社會化程度顯著提升。《規劃》提出,到“十三五”末,多種形式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占比達到40%,畜禽養殖規模化率、水產健康養殖示范面積比重達到65%。
六是市場導向。農業現代化要堅持市場化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要素市場更加健全,產品市場更加開放。但堅持市場導向,并不是完全自由放任,而是在政策支持保護下的市場化。《規劃》提出,要堅持市場、政府兩手發力,更好地發揮政府在政策引導、宏觀調控、支持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作用。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規劃 農業 發展 農業現代化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