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五十七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五十七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全國政協“努力推進養老服務”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以統一分級標準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規范發展
長期護理保險主要應對人們由于衰老而產生的失能風險、分擔因失能而產生的護理費用負擔。目前,我國在長期護理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乏統一的失能水平鑒定標準和鑒定工具;二是機構養老護理服務分級劃分依據、劃分標準不統一,居家養老服務標準空白;三是地區之間、部門之間護理分級標準不同;四是失能等級、護理分級尚沒有與保險機制有效銜接、不能掛鉤聯動。對此,建議:
一、 盡快制訂全國統一的、與不同失能水平相對應的護理服務分級標準。建議統一按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量表》進行評估,劃分輕度、中度和重度三個等級的失能等級,并分別按照重度、中度和輕度失能程度所對應的護理服務時長,結合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制訂服務標準。
二、 建立統一的老年失能評估機制和評估體系,包括獨立的專業評估機構和評估標準。借鑒國際經驗,評估機構應由社會組織或者第三方評估機構承擔,由政府相關部門簽約合作,以保證失能評估的公正、公平與客觀。
三、 建立失能等級、護理分級與保險機制有效銜接、掛鉤聯動的機制。比如,經過專業評估達到輕度、中度、重度失能的65周歲以上老人,可以分別享受500元/月、1000元/月、1500元/月的護理服務,服務費用由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承擔。
四、 政府對護理服務機構、護工提供適度財政補貼。財政補貼應由如今“補磚頭”、“補機構”、“補床位”轉向“補人頭”、補護工、補護理服務機構,對輕度、中度和重度失能老人的護理人員或服務機構進行補貼,緩解目前的養老床位高空置率與床位需求不足并存的結構性矛盾,采取實物支付,向居家護理傾斜。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會理事長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發行“社會影響力債券”破解養老服務資金難題
養老服務目前主要是財政性資金投入,“十三五”期間,我國養老服務迫切需要引入更多資金來源。
西方發達國家常用的一種叫做“社會影響力債券”的融資方式,就是利用社會資金,去解決政府資金短缺而導致的養老服務不足或不佳的問題,這種融資方式和一般債券的意義不一樣。運用這個工具,可以較好解決現有養老服務問題:一是新工具以成果為導向,由第三方機構獨立評估項目效果,不成功不付費,可以避免傳統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尋租的可能性。二是運用新工具可以充分調動社會資金,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保障養老服務投資。三是有別于民間資本運用的缺乏持續性,新工具自帶“造血”功能。四是新工具可實現資金投入前置,有助于社會組織擺脫資金困擾,專注服務項目。
建議我國借鑒金融領域這種高級的“PPP模式”,創新開發“社會影響力債券”,先由政府或慈善公益機構委托中介機構發行社會影響力債券,向商界及個人投資者籌資;再與非營利組織或者其他社會企業簽訂服務合同,資金交由他們實施養老服務;如果最后項目達到設定的成效指標,投資者取回本金,并獲得不同程度的預定投資回報,反之則不付費。
建議先在深圳進行養老服務社會影響力債券的小范圍試點,推動官產學深度合作。可借鑒美國由政府出資設立“社會創新基金”和英國創立“大社會資本”的經驗,由中央政府出資或由各商業銀行參與的方式,設立支持社會影響力債券試點的專項種子資金,為地方試點項目的方案設計和項目執行提供資金配套。同時完善養老服務投資配套政策,簡化養老社會組織登記注冊手續,制定針對公益性養老社會組織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私營投資者參與到社會影響力債券等社會投資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陜西省分局局長白鶴祥:加快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培訓療養機構改革
最近中央出臺了有關“黨政機關和國有企業培訓療養機構改革”的文件,鼓勵有條件的培訓療養機構轉向健康養老服務業。為落實好有關政策規定,建議:
一、 在國務院層面成立轉型養老機構的專門管理部門,統一負責轉型中相關工作的組織領導、政策制定和部門協調。
二、 盡快摸清底數,建立適宜轉型為養老機構的區域性培訓中心的目錄,掌握類別、性質、隸屬關系、產權屬性、經營情況、人員狀況、資產負債等等。
三、 在以市場化方式轉型為此類養老機構的過程中,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通過第三方資產評估、公開招投標,面向社會公開拍賣或租售,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養老用途不改變。
四、 盡快就轉型中涉及的土地、稅收、醫養結合和水電氣等支持措施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妥善處理好轉型過程中涉及的機構性質變更、職工利益維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關鍵問題。
五、 強化資金保障和金融政策支持。轉型所需資金可通過專項信貸支持、政府采購和補助貼息等多種形式,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公益慈善組織及其他社會力量加大投入,參與轉型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管理。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養老 服務 機構 護理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