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遲福林:以公平競爭為目標推進市場監管轉型
從以工業市場開放為重點轉向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是“十三五”市場化改革的“重頭戲”,也是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頭戲”。以服務業主導與服務業市場開放為突出特點的經濟轉型,需要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題發力,需要以公平競爭為目標深化市場監管的轉型與改革。
以公平競爭為目標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監管體制。加快形成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形成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既是推進經濟轉型的關鍵,也是完善市場監管體制的重點。從現實的情況看: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把運用特殊優惠的產業政策吸引投資作為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抓手、形成新的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主義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另一方面,由于多種因素,各地的市場監管體制五花八門,即便一個省、甚至一個市的范圍內市場監管機構設置都不統一。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監管轉型與改革的重大任務,是盡快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監管體制。一是以公平競爭為目標,從中央層面加強市場監管體制的頂層設計,實現監管體制統一、機構設置統一、監管隊伍統一。二是明確中央地方各級政府的監管權責清單,調動中央地方兩個積極性。三是以公平公正的市場監管,促進全國范圍內的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加強市場監管的綜合決策和統籌協調。當前,無論是解決監管體制不統一的問題,還是解決“九龍治水”的問題,都對加強市場監管的綜合決策和統籌協調提出新的要求。總的來看,從中央層面組建全國統一的市場監管機構時機條件逐步成熟,此事不宜再拖。建議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機構,強化中央政府在市場監管中的綜合決策和統籌協調。同時要看到,市場監管轉型的重要目標,是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規范市場秩序。這同專業性的監管目標有所不同。為此,要加快推進市場監管的決策與執行分開。從現實市場監管的需求看,食品藥品、工商質檢、質量監督等領域市場監管機構要逐步轉化為獨立的執行機構。
以破除壟斷為重點強化市場監管的有效性。總的看,由于市場監管轉型滯后,尤其是尚未建立統一的反壟斷監管體制,使反壟斷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盡管我國出臺了《反壟斷法》,但由于反壟斷職能分散在幾個不同部門,嚴重影響了反壟斷的實施效果。服務業領域的行政壟斷和市場壟斷已成為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的突出矛盾。為此,“十三五”市場監管轉型改革的當務之急,是建立統一的國家反壟斷機制。一是加強反壟斷的統籌協調,進一步梳理整合各部門的反壟斷職能,避免反壟斷職能的交叉重疊。二是適應服務業市場開放的新要求,細化服務業領域反壟斷職能,形成反行政壟斷和市場壟斷的具體辦法。三是從實際出發,建議盡快重組統一的國家反壟斷機構。
以企業自主登記制度改革為重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一是參照香港、新加坡的經驗,把企業自主登記,作為“十三五”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并在今、明兩年選擇廣東等地試點后在全國推廣。二是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企業自主注冊登記網絡平臺,充分運用大數據,最大限度地實現企業注冊登記便利化,進一步縮短企業注冊登記時間,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三是推動法人承諾制,只要企業向審批部門提供告知企業如材料虛假應受到的懲罰和承擔的責任承諾書,審批部門可直接給企業發證。四是加快推進企業注銷制度改革,形成全國統一的企業簡易注銷方案,以改變企業“出生容易死亡難”的局面。
強化市場監管的標準性建設,提高市場監管的專業化水平。現代市場監管需要有嚴格、規范的監管標準,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監管的專業化、精細化。一是在健康、教育、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領域,以及信息、設計、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建立完善的監管標準體系,為推動服務業市場開放創造條件。二是以食品藥品為重點,著力強化消費領域的監管標準體系建設,實質性提高消費領域監管專業化水平,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三是梳理各級政府的監管職責清單和權力清單,科學設置監管機構,按照監管對象數量科學配置區、縣基層監管人員編制和監管資源,形成職業化、專業化的監管隊伍。
強化監管的社會參與,形成社會共治的新格局。一是形成企業自律的制度安排。例如,嚴格落實食品、藥品召回制度,強化企業自身的責任意識。二是與政府簡政放權的改革相配套,加快推動現有行業協會的“政會分開”、去行政化,支持各個行業的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聯合建立各類行業協會,以承接政府更大程度下放的行業管理職能,使其在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上有職有權。三是積極打造包括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在內的社會信用體系,充分運用大數據資源實現企業信用信息互聯共享,形成聯合懲戒機制,真正實現失信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四是綜合采用媒體曝光、鼓勵社會公眾舉報等多種途徑,調動全社會參與監管的積極性。
推進市場監管法治化進程,實現由以行政為主向以法治為主的轉變。一是研究出臺綜合性的《市場監管法》,確立市場監管機構的法律地位,逐步使監管機構成為法定機構;嚴格規范市場監管程序,以法律制約監管權力。二是加大違法行為懲處力度,對市場監管對象違法行為形成足夠的威懾力;對監管者不當監管的嚴格罰處加以規定;對網購消費品等監管空白地帶進行法律規范。研究和探索對專業性市場監管的某些執法權。三是將反行政壟斷納入《反壟斷法》。建議對國有壟斷行業、城市公用事業、公共服務領域相關行業監管內容進行清理、修改,使這些行業監管體現公平競爭。四是盡快修改相關法律,賦予行業協會、商會等行業組織的監管職責,對行業組織的專業性、獨立性、治理框架等內容作出明確規范。
適應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大趨勢,推進市場監管與國際接軌。當前,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是個大趨勢,這對強化服務業領域市場監管提出新的要求。一是把服務業市場監管與國際接軌作為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大任務,為服務業領域市場對外開放創造條件。二是參照國際慣例和發達國家經驗加快形成服務業市場監管標準,避免因國內監管標準過低導致企業歧視國內消費者的現象。三是推進“放、管、服”有機結合,積極探索與負面清單管理相適應的市場監管新模式。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遲福林 公平競爭 市場化改革 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