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節假日文明旅游成為一種習慣
淬煉國民文明出行習慣,需個體砥礪價值觀,也需外在制度來規范。
據報道,4日,北京八達嶺長城,一對年輕情侶掏出鑰匙在墻磚上刻名字,而身后不遠處就是“禁止刻畫”的牌子。女游客刻字時,男游客還拿出手機拍照。有游客上前提醒,兩人置若罔聞。兩人在長城上亂刻亂畫的行為被公布于網絡,瞬間傳遍全網,飽受指責。
十一旅游黃金周,也是不文明旅游高發時段,除了吸引密集關注的刻字情侶,順手檢索還可看到“游客在景點隨意丟棄垃圾、吸煙打牌”、“鄭州植物園內草木被毀”之類的新聞。不文明旅游,所在多矣。每當此時,再祭出魯迅那句“公共的東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竟有陳詞濫調之感。
游客在景點的不文明行為,早已屢遭詬病。有人總結了幾種不文明旅游的類型:隨意攀爬型,亂刻亂畫型,亂扔垃圾型,不文明合影型。若有心觀察,幾乎每一個景區都會出現至少其中一種行為。游客在景區任性而為,幾成一種旅游亞文化。
誰都知道“亂刻亂畫沒素養,隨意攀爬不文明”,但這長久以來形成的旅游習性,在破窗效應的加持下,糾偏起來又非一時一日之功。淬煉國民文明出行習慣,還道阻且長。
從根由上看,游客在出游過程中,做出怎樣的行為,與個體公民素養有關。公民素養因人而異,但一個成年人再怎么不懂世故人情,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總會受到一些基本價值觀的濡染,比如節制、理性、利他等等。文明出游,正是要在這諸種價值觀的指導下,克制自己逾矩的欲望,將基本的道德律令付之于實際行動。盡管自制力不太容易養成,但所謂“禮本非一時一事而成,積久復習,漸次修整,而后臻于大備?!蓖ㄟ^一點一滴的素質訓練,必有助于砥礪自身,養成文明出游的習慣。
當然,當社會整體的公民素養“水位”不高,苛求個體文明出游是不公平且不現實的。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的另一重含義是:當一個人通過財富積累實現階層上升時,在新的階層中,不知禮節會被視為異類,會付出人際關系等方面的代價,而新階層價值觀的養成,靠的又是外在的一整套穩定且有序運轉的制度與文化體系。所以,文明出游,除個體自制外,還需外在制度的助力。
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背后是越來越多的人實現了財務狀況的改善,與之相對應的,為治理、防范由之帶來的不文明旅游風險,國家也設置了相關的法律屏障。2013年10月實施的《旅游法》規定游客“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2015年4月起開始實施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更是實行“黑名單”制度,游客不文明行為一旦被記錄,旅游主管部門要通報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補救措施,必要時,還會向公安、海關、邊檢、交通、人民銀行征信機構通報,甚至影響其今后的旅游行為。情侶在文物古跡八達嶺長城上的刻字行為,影響足夠惡劣,完全可以依照《辦法》,將其拉入“黑名單”,限制其今后的旅游行為。
這也就是說,讓文明旅游成為一種習慣,必須要有足夠的懲罰機制相匹配。這也是一個國家公民素養提升的保障。
本質來說,不文明出游頻發,是國民精神文化層次與經濟實力出現了斷層,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歐洲、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同樣出現此種情況。讓節假日文明旅游成為一種習慣,要承認現實,也要從個體與外在制度等維度提升國民素養。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節假日 文明旅游